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1911年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唯有“坐旁听席”。但在1912年8月,中华民国出台的《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革命的包容性增强B.国民党内部组织日趋完善
C.政党政治成为各方共识D.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了充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防止袁世凯独裁;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宋教仁被刺身亡和二次革命惨遭镇压后,国会被迫选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这反映民国初期政治的特点是(     
A.一党专政、实行独裁统治B.通过党派选举之争、实行君主立宪
C.多党合作、建立民主政权D.尝试组织政党内阁、实行议会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传统中国的政权竞争多是通过暴力流血的方式进行的,而民国初年实行议会共和制,以国会为中枢,并由国会所主导,开启了以非暴力选举方式进行的政治权力角逐。这说明(       
A.传统政权竞争只存在暴力方式B.议会制度丰富了近代政治文化
C.非暴力成为近代政治发展主流D.议会成为国家的政治权力中心
2023-07-16更新 | 294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0政治制度-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过程,往往脱离不了西方现代政治发展要求和中国政治发展传统的逻辑这两种基本语境。然而,当我们在追究“中国问题”的根源,试图了解其发展脉络,描绘它未来的发展图景时,却也往往流连于对理想模式的关注,而忘记了中国最基本的政治需要,即处于竞争国际环境中对生存、发展的渴望。对中国来说,无论我们是尝试理解中国政治转型过程中古代政治文明与现代政治实践的困难与努力,或是力图解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所形成的政治结构,从而力图找到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制度与组织安排等逻辑,我们始终要记住一点,就是理解中国政治的需求:在今天,它表现为革命、民主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但在昨天它却表现为其他问题,在未来,它还将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政治重心始终在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准这个重心,并由此满足中国政治发展的需要,即推动政治转型,提供更多的合法性、体制与秩序。

——摘编自王安华《略论中国近现代政治转型的现实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政治转型”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28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考前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9年1月,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蒋介石作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等报告,要求“各界民众均应尽量加入一种法定的人民团体,如工会、农会、同业公会、学生自治会、妇女会等,接受本党领导”。这一举措旨在(       
A.弘扬三民主义精神B.扩大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C.维护一党专制局面D.争夺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民国初年,35个有明确党纲的政党均主张振兴实业、普及教育、中央集权,推崇政党内阁。与此同时,各主要政党的整合也在快速进行。1912年秋,北京政坛上出现了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分庭抗礼的局面。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党派斗争的复杂B.社会转型的加快
C.共和观念的宣扬D.政党政治的活跃
2023-05-13更新 | 575次组卷 | 6卷引用:选必一第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表为1923年《密勒氏评论报》“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投票结果:
排名姓名得票数排名姓名得票数
1孙中山13157王正廷925
2冯玉祥12178张春915
3顾维钧12119阎锡山724
4王宠惠111710余日章703
5吴佩孚99511黎元洪671
6蔡元培96912胡适613
据此可知(       
A.基层民众对现实政治较为认同B.社会对军阀政治持否定态度
C.民众希望改变政治失序的局面D.国民革命运动逐渐进入高潮
2023-05-07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一第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8年2月,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小学课程暂行条例》,增设三民主义和党童子军等科。随后,教育部公布《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将“三民主义”改为“党义”,公民知识融入“党义”科目,“党义”教材专由中央党部、训练部编订。这些规定(     
A.意在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B.实现了国人思想上的统一
C.提升了国人民族民主意识D.践行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023-03-22更新 | 47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民国初年,政权更替,党派林立。从1912年2月至10月,仅在民政部立案的党派就有85个;至1913年底,“有312个政党性党派团体,但是,具有健全纲领或具体政纲者不超过35个”。由此可知,当时(     
A.政党政治已经定型B.政治投机较为盛行
C.政治理念分歧明显D.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2023-02-04更新 | 146次组卷 | 7卷引用:核心素养01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增分题型】致胜2023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新教材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民国建立后,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地方自治制等西方有过的形式,都曾经反复被引入过,但只能看作野心家借羊头卖狗肉,成为军阀夺权、个人独裁的遮羞布,以致“政党被禁止,国会被解散、‘约法’被抛弃”。这表明当时(     
A.政党政治无法在中国推行B.全面学习西方体制的必要
C.民主政体缺乏实行的条件D.军阀势力左右着民主进程
2023-02-03更新 | 261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