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3年2月28日,《新闻报》刊载漫画《醉翁之意》,亭中正在饮酒的人物是宋教仁。该漫画意在说明宋教仁(     

A.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B.把推翻封建专制作为目标
C.以议会斗争追求政治抱负D.争取再造共和的坚定决心
2024-02-29更新 | 659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民国初年部分政治事件示意图。下列最能概括该示意图的主题是(     
   
A.革命派与立宪派的斗争B.政党政治的实践与失败
C.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D.维护共和反对帝制的历程
2023-11-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总统签署的委任何应钦为贵州某地军事长官的委任状,后有时任总理段祺瑞的签字。这说明当时(     
A.北洋军阀统治结束B.实行责任内阁制C.正在筹划国民革命D.袁世凯专制独裁
2023-10-28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调研(一)历史(必修)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开办的法律学校共有67所,遍布除西藏、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之外的所有省份。法律书籍出版物总共近百种。《申报》《大公报》等各大报刊上有关此类书籍的广告随处可见;围绕总统制度、内阁制度的争论也经常在许多报刊上激烈展开;市、镇民众关心党派问题。1912年5月,共和党成立不到半年,其总部所办理党证已有六万张左右(不含支、分部自制党证)。同盟会更是“一日附者率数千”。

——摘编自严泉《民国初年的制宪与民主转型》

材料二   (北洋政府统治期间)时人评价某些政客“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收买选票,或一二元、或四五元一张,出资数百元即可当选。复选时乃有数百元即俨然可为国会议员矣!”此外,更有政客以暴力胁迫投票者的情况出现。选出的国会议员多是“原清政府的官吏”(包括参加新政权的旧官吏)和“士绅”出身的,与封建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密切的议员”,而真正出身有产阶级的议员却为数甚少,据统计不超过全体议员的3%。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民国的初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民主法治发展的表现及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简析其成因。
2023-09-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一幅历史地图,它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时间流变反映在具象的平面上。下列标题最为贴切的是(     
   
A.《民国初年形式上统一与实质分裂》B.《民国初年共和与帝制的斗争历程》
C.《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状况》D.《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尝试与失败》
6 . 下图是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基本情况图,据此可知当时(     
   
A.北洋政府军阀割据混战连年B.国会严格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C.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D.国会议员构成呈现鱼龙混杂
7 . 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指出;“(训政是)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1928年,蒋介石在《训政纲领》中提到:“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总揽执行。”这表明(     
A.国民党发展了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论B.蒋介石践行了孙中山的“训政”理念
C.当时中国尚不具备基层自治的条件D.“训政”沦为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工具
8 . 1912年2月9日,《真相画报》刊登了题为“鹬蚌相争”的漫画,画中鹬蚌的旁边站立着两个人,分别代表了日本人和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该漫画意在说明(     
A.宋教仁与袁世凯矛盾重重,美、日借机加紧侵华
B.“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对华的争夺与控制
C.南北双方应停止争斗,避免列强坐收渔人之利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
2023-01-12更新 | 869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秦汉时期,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朝基层官吏的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推行“村”制度,对城邑之外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是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自宋神宗熙宁年间直至清朝,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以体现族权的宗族组织为基础,以拥有绅权的士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乡村自治政治。进入20世纪后,清王朝被迫于宣统五年实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摘编自唐鸣等《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   民国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和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乡村社会的矛盾愈演愈烈,乡村问题日趋恶化。对此,一些地方精英认识到改造中国必须从农村着手,通过乡村治理实现改造中国的目标,掀起了一股乡村建设运动的高潮。其中最典型的有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开展的“以教育为中心”的地方建设;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邹平县推行的“以自卫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卢作孚领导的“乡村现代化模式”在重庆北碚进行的“以经济为中心”的乡村现代化建设。这些地方知识精英开展的乡村建设实验主要是来自他们对乡村社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实现乡村社会复兴。

——摘编自苏海新、吴家庆《论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

材料三   毛泽东的乡村治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始终把农民置于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地位,二是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三是非常重视乡村的全面发展。……习近平乡村治理重要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理论指导,二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三是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摘编自邱春林《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特点并指出其变迁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治理取得巨大成就的密码。
10 . 民国三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严复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据此可知,严复(     
A.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B.对近代政党政治有清醒的认识
C.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富国强兵道路D.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深刻反思
2022-11-30更新 | 139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情调研(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