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过程,往往脱离不了西方现代政治发展要求和中国政治发展传统的逻辑这两种基本语境。然而,当我们在追究“中国问题”的根源,试图了解其发展脉络,描绘它未来的发展图景时,却也往往流连于对理想模式的关注,而忘记了中国最基本的政治需要,即处于竞争国际环境中对生存、发展的渴望。对中国来说,无论我们是尝试理解中国政治转型过程中古代政治文明与现代政治实践的困难与努力,或是力图解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所形成的政治结构,从而力图找到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制度与组织安排等逻辑,我们始终要记住一点,就是理解中国政治的需求:在今天,它表现为革命、民主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但在昨天它却表现为其他问题,在未来,它还将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政治重心始终在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准这个重心,并由此满足中国政治发展的需要,即推动政治转型,提供更多的合法性、体制与秩序。

——摘编自王安华《略论中国近现代政治转型的现实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政治转型”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28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1年秋,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提出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转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构想;1936年夏,共产党人又转而提出“民主共和国”的构想。这一变化(     
A.推动了国民革命深入发展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扩大了民主范畴以适应形势发展D.旨在保障广大人民政治参与权益
3 . 某学者对抗战前后中国华北农村乡村治理结构的研究如下表所示。表中所示变化有利于(        
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结构政府一乡绅(宗族)—农民
晋察冀边区乡村治理结构政府一群众团体和互助合作组织—农民
A.促进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觉醒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中共夺得民族战争的领导权D.提高农村居民的劳动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8年晋察冀边区村选,"新当选的仍然是劣绅土豪",当选的贫农和雇农"接二连三的被地主豪绅所收买";而在1940年村选中,贫民和中农在村代表会议当选的比例为87.1%。这一变化说明晋察冀边区
A.践行了"三三制"的原则B.贯彻了工农专政的理念
C.实现了土地革命的目的D.基层群众政治觉悟提高
2022-02-23更新 | 41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