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盐汽水是预防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热痉挛的功能性饮料。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从苏联引进盐汽水,并为其制定了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尽管当时盐汽水的利润低于甜汽水,汽水生产厂仍将它的生产置于首要位置;还有一些高温工矿企业自行建立盐汽水生产车间。上述现象(     
A.展现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成果B.反映了当时重工业落后的局面
C.受到“一边倒”政策的影响D.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24-04-25更新 | 128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福宁古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乡、民族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到1988年全国共有乡(镇)政府698万个。“社改乡”和“队改委”完成后,形成了一种新的乡村政治结构——“乡政村治”。据此可知,乡村政治结构的变革(     
A.有利于激发乡村社会的活力B.强化了国家对农村基层的控制
C.践行了地方分权的民主原则D.旨在提升农民群众的参政能力
3 . 1953年3月1日,《选举法》正式颁布施行。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如图是当时的选民证。由此可知(     
A.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B.人民当家作主新的纪元开启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D.人民当家作主有了法律保障
2023-11-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1990年至2006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等共230多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74次。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提出的重大书面意见、建议200多项,均得到中央及政府的重视并被不同程度地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体现出我国(     
A.协商民主的有效性B.政治协商成为根本政治制度
C.开始实践多党合作D.政协代行了人大的部分职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所示为两位外国学者关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研究成果。该表充分说明(     
学者结论
俄罗斯东方学家雅科夫列夫西藏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前较为落后的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口数量和人均寿命均大幅提升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问题专家盖里雄·伊基亚拉中国政府为西藏引入了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使西藏成为一个享有自治权的地区,几十年来当地发生了巨变
A.新中国在西藏最先建立民族自治区B.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C.民族平等成为民族自治的核心内容D.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持续缩小
6 . 建国初期,《人民日报》的记者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他们很多人自己也曾经受尽苦难,可是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此次会议的召开表明(       )
A.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B.民族区域自治初步确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82年宪法的通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宪法修改草案(1980年9月至1982年4月);第二阶段全民讨论(1982年5月至8月);第三阶段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4日)。这部宪法(     
A.通过历程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产物D.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8 .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权和民主制度建设进行不懈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组织和宣传基层民主选举,有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选举委员会和选举训练班,并印行了大量的小报和宣传品,仅晋察冀边区就出了各种报刊100余种,如息平的《大家选》,曲阳的《民选》,定县的《民主洪流》。另外,通过上千个村剧团、宣传队和歌咏队走村串街宣传,如戏剧《选村长》形象地告诉农民选上自己合意的人带来的好处。边区、县、区、乡或村都设有民意机关,老百姓尽可以对代表品头论足。根据地还创设了一些特殊的投票方式以适应识字不多或不识字的农民参加选举,如: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等。事实证明,唯有扶助农工,才可以训练民众的能力,才能达到完全的民主。

——摘编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政权选举与文化的复归》

材料二   19496月,共产党及各民主人士相聚北京,就新中国的国号问题开展讨论。针对毛泽东提出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号,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说:“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我看还是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好。”董必武解释说:“‘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在今天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人。”927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新中国正式定名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秦立海《民主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抗日根据地选举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中蕴含的政治信息。从上述中国共产党对政权和制度建设探索历程中,你有何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在当时的延安,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宪法性文件。建立干部管理制度,实行了干部的培养制度、教育制度、考核制度、报告制度、任用制度、奖惩制度等,做到了严管干部。实行统一财经制度,由于金融领域存在诸多制度漏洞、导致金污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建立和完善了自收自支制度、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税收制度、地方财政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训练等财经制度,从而统一了财经,堵塞了漏洞,使得财政经济收支基本达到平衡。

——摘编自刘国成《延安时期从严治党的实践及现实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在延安时期制度建设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重大意义。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3)根据材料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10 . 沈钧儒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和“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如图是毛主席签发的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首任院长的任命书,现藏于中国法院博物馆。材料可以反映出(     

①新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             ②新中国政权建设的重要成就
③新中国政党制度已迈入制度化轨道   ④博物馆是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