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1995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规定》,将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农村和城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过去的8:1修改为4:1。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次明确规定了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省、直辖市选举农民工代表。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       
A.基层民主建设成果显著B.城乡间的发展差距缩小
C.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D.政府管理结构得到优化
2024-03-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人类政治文明在不断的进步,继承和发展创新是进步的巨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推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杈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四 今天(1940年2月20日)是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完致》

材料五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及其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民主政治”借鉴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原则?
(3)从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本质不同?
(4)概括材料四中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当时中国民主不同于欧美和苏联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5)据材料五,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世界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表现。
2024-01-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农村社会的权力组织趋向解体。进入20世纪,清王朝推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1909年清政府颁行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列举了乡镇“自治事务”,包括学务、卫生、道路农商事务、善举(救贫事业、育婴等)、公共事业、筹集款项等,并规定:议员由选民自由选举,议决问题取决于多数;会议非有议员半数以上到会,不得议决;设立议事会与董事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不识文字者”不得为选民……真正重要的国家赋税、行政司法、警政等核心权力,仍严格把控在朝廷手中,绝对不允许乡镇自治机构插手。

——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最突出的进展是实行“海选”,即村主任领导人完全由村民提名和选举产生。“海选”是授权机制的一大突破,即村委会干部的权力由本村村民所授予,从机制上保证干部更好地为村民负责和服务。当村主任由指定候选人和上级派定候选人变为村民直接提名和选举村主任后,实际执掌村庄公共权力的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方式由少数党员选举的方式受到冲击。为此,在一些地方,村支书实行“两票制”和“两推一选”制,其共同特点是扩大村党支书的民意基础。中央甚至提倡先选村主任,选不上村主任就不要再参加选村支书了。

——摘编自徐勇《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乡村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民主建设带来的启示。
4 . 以政治制度来治理国家是国家治理理性化的重要体现,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洋政府时期的国会由民初参议院于19124月北迁演变而来。

当时政党初立,各党政纲“雷同抄袭”,令人无从区分。同盟会领导人宋教仁试图将国民党建成一个政治的中心势力,依靠国会限制袁世凯。19133月宋教仁案后,国会的态度由强硬转向软化。5月初,袁世凯咨文参众两院,请先选举正式大总统后定宪法。起初,以国民党议员为主的国会表示反对,但后来他们认为,将来可用宪法来约束袁世凯,所以,通过了先选总统案,袁如愿当选正式大总统。10月底,宪法三读通过,公布在即,11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国会不能开议,宪法不能公布。19141月,袁正式下令解散国会。

——整理自蒋旭等《北洋政局的特点探析》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中国政治由传统向现代创造性的转化,其实践路径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政治变迁是中国政治文明走向现代化的肇始和雏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中国政治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性转变。中国的人民民主主义制度,既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也区别于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从而塑造中国特色新型政治文明。

——王树林《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政治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袁世凯执政时期国会的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文明”这个话题,自拟论题,并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初年,政党勃兴。根据台湾学者张玉法的统计,民国初年共有312个政治性团体,其中以国民党、共和党、民主党和统一党最有代表性。主张建立责任内阁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为首的政治势力斗争激烈。由于资产阶级政党组织涣散,内部派系纷杂,思想上严重分歧,这些政党都无法完成保护共和、反对独裁的政治任务。革命党改组合并,人数众多,貌似强大,但往往降低其革命性。革命党人举措往往不切实际,脱离群众。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使得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政党政治被军阀政治取代。

——摘编自路云《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等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些重要政治准则,必须认真坚持和遵循。主要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年2月1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新时期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
2023-11-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在近代法制建设中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又规定了三个部门相互制衡的许多条款,以防止可能出现国会专制、总统专制或法院专制。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历史》

材料二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出自哪部法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政治体制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国家进行政治制度顶层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023-11-23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中期,面对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德国部分城市结合社区中卫生、宗教与教育组织的力量进行济贫改革,英美则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目标在于通过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来扶危济困。二战后,欧美各国大都制定了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美国联邦政府自1960年以来相继制定了几部关于城市社区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如《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和《国家和社区服务条例》等。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各个社区,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

——摘编自吴素雄、吴艳《欧美国家社区治理的结构、功能及合法基础》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城市建立了一种以“单位”治理社会的体系,各个企事业单位从属干各级政府,城市成员从属于各个单位,国家与城市社会几乎是重合的。1986年初,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基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并于1995年制定《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随之在全国推行。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发表,体现了我国社区建设由“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转变。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社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特点。
2023-11-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1956年,以毛泽东的(     )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
A.《论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共七大B.《论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共八大
C.《论十大关系》和中共七大D.《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
2023-11-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鸿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56年,中共中央强调不要把各民主党派协商确定的重点分工理解成为机械的划分范围,要求摒弃“以大城市为主、以阶级中上层为主”的狭隘视域,重视在省和省属市以上的城市及相当于县的市、镇设立地方统一战线组织,从而在地域外延上形成中央与地方、城市与乡村的横向联动、纵向衔接的党际协商体系。这一要求(     
A.夯实了政治协商民主基础B.体现了我党的群众路线
C.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范畴D.促进了干部制度的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