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下辖的人民监察委员会是最早的监察机构。1950年10月,政务院通过一系列法律,要求地方各级政府相继设立监察机构。截至1953年底,包括大行政区、省、市及县在内的四级政府共组建3586个监察机构,到1957年,全国已经形成了较为齐全的监察体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人民开始行使监察权力B.人民政府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C.行政运行机制走向成熟D.政权建设侧重完善监察体系
2024-05-05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模拟预测(三)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1956年,中共八大实行差额选举和自由批评等做法,提出了民主党派与中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会后,各民主党派还对本党的纲领作了新的修改。这些都表明(     
A.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初步建立B.共产党与民主党同心追求民主
C.群众参与政治监督日益制度化D.人民当家作主是新中国的本质
3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乡、民族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到1988年全国共有乡(镇)政府698万个。“社改乡”和“队改委”完成后,形成了一种新的乡村政治结构——“乡政村治”。据此可知,乡村政治结构的变革(     
A.有利于激发乡村社会的活力B.强化了国家对农村基层的控制
C.践行了地方分权的民主原则D.旨在提升农民群众的参政能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修补,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应然”而不是“实然”,是一种政治理想而不是一种解释性的框架,它侧重于民主“应当如何”但并不是“实际怎样”的问题。公共理性是协商民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但事实上往往只有与宏观政策相联系并在远离个人利益和直接利益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不约而同的“共谋”而起作用。在微观层面,公共理性受到直接利益和现实利益的纠葛往往容易丧失公共的意蕴而处于一种碎片化和无序化状态。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普遍存在于实行多党制或者两党制的国家中,它是协调政党与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利益与矛盾的重要方式。多元一致是协商民主的最大理想、愿望和目标,然而多元化利益与多元化主体存在诸多“可通约性”,也必然存在诸多“不可通约性”,“异质性”的分歧有可能通过协商达成妥协和一致,或者是暂时的“悬而未决”,也可能根本就不能达成一致。

——摘编自许忠明《西方协商民主的背景、演变与缺陷》

材料二   中国的协商民主,经历了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以及《新民主主义论》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建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权机关、党派团体和基层治理中各种协商民主的实行。参与协商的主体囊括了来自各社会阶层、各类政治主体的力量。有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团体等在人民政协的协商;有重要决策之前执政党与政协、人大等方面的协商;有民主恳谈会、参与式预算等协商实践。中国的协商民主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同时,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和程序设计,将协商民主以法律、规章和制度等形式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得到稳定持续实施的民主形式。

——摘编自陈家刚《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协商民主的缺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突出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方协商民主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

材料四   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构建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和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

——梅宁华《对现代国家的新思考》

(1)根据图1指出唐朝完善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图2中的政治制度出现在我国那个时期?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四分析这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4)材料一、三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之处?请概括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三政治模式本质上的不同。
2023-11-29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1953年钱大昕创作的年画作品《把自己满意的人选出来了》。画面描绘的是当选者胸前戴大红花与大伙见面的场景,该年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确立B.人民群众政治觉悟的提高
C.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D.生产关系变革依法推进
2023-11-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君主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分别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B.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
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4年宪法
8 . 中共领导的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能够充分反映各阶层利益,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材料意在说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丰富了基层民主表达方式B.推动了人民民主建设
C.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强调要让“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各地方、各方面、各政党在全国人大中都需要有适当数量的代表”。针对一线代表相对较少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这反映出我国(     
A.注重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B.注重政治参与的广泛性
C.基层群众自治形式多样化D.创新直接民主实现形式
10 .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这说明社会主义制度(     
A.改变了农村的生态面貌B.加快了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
C.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D.契合了中国社会建设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