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成功执政的政权组织形式。边区第二届参议员219名,除共产党员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86人;常驻议员9人,其中党外人士6人;党外进步人士担任乡长以上各级行政领导的有3 592人。边区浓厚的民主与抗日氛围,与国民党的假民主、真独裁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根据地各阶层人民出资出粮出人力,各方进步人士积极献计献策。如陕北著名士绅李鼎铭等11名参议员提交的“精兵简政”议案,在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推开后,达到了精简、统一领导、反对官僚主义、提高效能、节约五大目的。同时,抗战期间有4万多名有志青年经过敌占区到延安,爱国青年们讲:“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毛还有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摘编自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贡献。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认识。
2024-04-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雅典民主盛期的主要机构和职务已经创设——公民大会及其常设机构议事会,由听取诉讼的民众临时组成民众法庭,后发展成制度化的陪审法庭以及民选执政官。梭伦改革时规定任何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有权对他们关心的任何问题进行议决,这就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推动力”,意味着任何符合民众利益,因而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要求最后总能形诸议案。相形之下,所谓“民主领袖”却不过是充当了议案的发起人而已。

——摘编自毕会成《庇西特拉图:带卫队的“梭伦”——庇西特拉图的历史地位谈》

材料二   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最高权利属于人民”“除非基于他们的同意和基于他们所授予的权威,没有人能够享有对社会制定法律的权力”。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型的城邦国家变成大型的民族国家。其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城邦时期的直接民主无法再实行,因此他们必须选举出代表来行使他们的最高权利。近代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等级制度,导致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化,社会从等级制发展到代表制,人民选出自己的代表,这些代表拥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议会成为市民社会在政治国家中的全权代表。

——摘编自张华《论代议制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不断成长壮大,影响力不断加强,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选择它,人民群众信任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摘编自牟晓飞《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公民大会及议事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美国家代议制民主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推进基层民主选举运动。针对大多数民众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宣传队就地利用各种群众大会、香火会、庙会、集市及学校做讲演;边区的文艺工作者还创作了不少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大家来选举》《选举秧歌》等选举主题歌曲。依照《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9年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选举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报票选举制。”根据地的选举方法有“投票法”“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授豆法”“竟选法”“烧洞法”等。经过登记选民名单、提出候选人名单、确认选举资格、检查政府工作、进行投票选举、总结选举工作等过程进行民主选举。

——摘编自卫东刚《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民主选举的特征》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当前我国民主化进程的积极探索,是一条符合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可行之路。一大批有文化、有本领、热心为村民服务的致富能手当选村委会成员,使村委会干部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进一步健全。“民主听证会”“村务咨询日”“民主活动日”等新的经常性民主形式不断涌现。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体制,监督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摘编自张小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基层民主选举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
4 . 中共领导的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能够充分反映各阶层利益,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材料意在说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丰富了基层民主表达方式B.推动了人民民主建设
C.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在近代法制建设中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6 . 1952年11月至1953年2月,中央有关部门相继发出了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指示,号召人民群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宣传婚姻法和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的运动。于是,各种青年会、家长会、媳妇会、妇女会等相继召开,大张旗鼓地宣传婚姻法、婚姻自由等思想。这一运动(     
A.旨在实现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的延续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大量劳动力
7 . 下图所示为1953年山西省平顺县西沟乡选举大会的情况。这可用于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     
   
A.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B.社会主义法制的确立
C.民主政治制度的构建D.政治协商制度的贯彻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继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推动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这一历程反映出中国(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B.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善
C.政府治理体系趋于成熟D.民主政治建设与时俱进
2023-10-13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A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官吏既没有独立的权力,也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与君权抗衡。中国也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儒学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影响最大,但它并非官僚皇帝制的对立物,恰恰相反,儒学与后者是相伴相生的。显然,这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相距甚远。

——摘编自武寅等主编《世界历史·中古政治制度》

材料二   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在继续保持“三三制”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又提出了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66月,国民党反动派挑起了全面内战。随着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并走向反动,成为民主政权的专政对象。基于这种形势,中国共产党决定将以“三三制”为特征的抗日民主政府逐渐转变为人民民主政府……从“三三制”到“民主联合政府”,再到“人民民主专政”,这清晰地表明了毛泽东建设中国民主政治的思路,奠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

——摘编自张欣、朱光远《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欧“相距甚远”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无产阶级探索民主政治的实践历程。
2023-10-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有关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中规定各根据地普遍实行“三三制”。淮北抗日根据地在中共的指示下,逐级逐步地改造乡村政权,直到1942年正式宣布废除地主掌权的保甲制度,实行代表制。在实施减租减息并有了充分的群众基础后,根据地进入到由点到面、大范围的以乡选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政权建设中来。从根据地基层政权人员党派成分上来看,非党员占比达到60%多,在组织形式上都是由民主集中制的代表会构成。中国共产党在淮北根据地开展的基层政权建设首先是一场联合各抗日阶级、阶层力量的政治动员,为淮北根据地的对敌斗争输送了最大程度上的群众力量,与此同时,基层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也彻底扎根乡村。

——摘编自胡又伊《淮北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1~1945)》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通过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央对混迹在农村中的敌特分子进行彻底清除和坚决打击,同时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生产。中国共产党通过整党整风运动、思想教育,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通过土改、农业合作化运动,彻底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关系和剥削制度,改变了农村的社会结构、阶级力量对比和社会关系,解放了被严重束缚的农业生产力。针对农民生活境遇低下、文化素质不高且沿袭着几千年来的封建陋习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机构,通过对农村的阶级动员和社会整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传统农村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

——摘编自李春峰《建国初期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淮北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的特征及成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条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农村基层建设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