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下表汉代入仕士人家庭仕宦背景列表(部分),下表所述表明汉代(     
入仕仕人父亲官职祖父官职曾祖官职高祖官职文献来源
陈平、陆贾
叔孙通、贾谊等
--------《史记》
贾捐之----梁国太傅--《汉书》
欧阳生----涿郡太守--《后汉书》
欧阳仲仁、欧阳地馀、欧阳政博士博士博士博士
A.士人政治地位提高B.朝廷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C.政府用人范围扩大D.崇尚文化的氛围较浓厚
2 .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记载,“吏有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这表明秦朝(     
A.重视官员执政标准化B.重视官员的品德修养
C.实现了选官的规范化D.完善了基层治理效果
2024-05-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教育与科技

材料一   《科学技术与发展.干管研究》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古代科技与教育的相关系数 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但不如经济、人口与教育的相关度大。

材料二   儒学教育对科技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项 (如表所示):

儒学传播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儒家经典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史料, 儒学体系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儒学思想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创造精神与探索精神
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三   医学、算学先后在南北朝进入官学,唐代还有明算科和医举,并建立了太史局、太医署、太仆寺等直接服务于朝廷的职业性科学研究和教育机构。

材料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国钧《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教育盛衰》

(1)以上四则材料中,哪则(几则) 是对历史事实的呈现?哪则(几要) 是对历史认识的呈现?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教育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利弊。
2024-04-11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合调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破格”选任官吏:管窥两汉的盛衰汉代官吏选任除正常的仕进外,还存在不以典章制度或诏令为规则的身份“破格”现象。以下为《汉书》和《后汉书》的相关记载。

《汉书》的记载

◆“(桑)弘羊,洛阳贾人之子,以心计(心算能力),年十三待中。”

◆河南贾人卜式因“愿输家财半助边”“数求入财以助县官”,被武帝超拜为中郎。

◆韩安国“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在吴楚之乱时因“捍吴楚于东界”,“名由此显梁”,后来“坐法失官”,汉武帝“素闻安国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

《后汉书》的记载

◆东汉时陈神“仕郡功曹”,“察孝廉,州辟治中从事”,因坐刺史臧罪被下狱,车骑将军邓骘“闻其名而辟焉”,后举茂才,为汉中太守。

◆刘祐因“举奏有罪”之功而以宗室身份破格“复迁河东太守”。

◆东汉梁冀“少为贵戚,逸游自恣”,先后担任黄门侍郎、侍中、执金吾、河南尹等。

◆单超、徐璜、具瑗、左棺、唐衡五个宦官,因诛除梁氏有功,得到桓帝宠幸,“破格”同日封侯,称为“五侯”。

(1)哪类人在汉代易被统治者“破格”选任?
(2)分析汉代实行“破格”选任官吏的利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循吏·黄霸

“奉职循理”的官员,被称为“循吏”。两汉史书记载了多名循吏,黄霸是其中的一位。黄霸,淮阳郡阳夏县人,其家为豪绅,年少时就学习律令,喜好为官。武帝末年以待诏身份捐钱获赏而补侍郎谒者,却因亲兄弟犯罪而被弹劾罢。后来又捐谷给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的卒史,因是捐谷获官而被左冯翊轻视,仅让其管理郡内钱谷的出入。但黄霸却因记账不欺瞒,以廉洁被察补为河东郡均输长,后又因廉洁而升为河南郡太守丞。宣帝即位后,听闻黄霸持法公正,便召其为廷尉正,后又临时担任丞相长史。后左冯翊宋畸以贤良举荐黄霸,升任扬州刺史,后又以贤良高第身份升任颍川太守,因治理有功,被征召试任京兆尹。又因治郡有功,赐爵关内侯,征召为太子太傅,调任御史大夫。五凤三年,黄霸取代丙吉任丞相。黄霸治行常被称为天下第一,其以宽仁爱民著称,郡治中推行教化,少用刑罚,但维护公正。所治之郡路不拾遗,孤寡老幼有赡养,狱中八年无重犯。同时注重维护下属权益,在他的治理下,吏民皆“向于教化,兴于行谊”。

汉代18位循吏的选拔方式统计表


——以上材料均据徐鹏鹏《文官制度与汉代政治治理研究——以汉代循吏群体为视角》


(1)指出黄霸成为“循吏”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汉代选官制度的认识。
2024-02-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选官情况


材料二   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议,终身不齿。……论定于乡而民不犯。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至南北朝,有识者对士族政治以及九品中正制多有批评。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掌机要。……后来,选官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

——摘编自阎步克《阎步克自选集》

材料四   选官制是调整统治集团成分、分配或争夺权势利益的手段……选官制变了,权势和利益的分配格局就变了;反过来说,权势和利益的分配格局变了,选官制就会变。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察举制的特点,并指出九品中正制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隋唐科举制相关知识,对材料四中的观点进行解读。
2024-02-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汉代刺史的相关文献记载,西汉统治者设立刺史的根本出发点是(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察御史《通典·职官》
及武帝开广三边,而又有十三部刺史之制,其事在元封五年钱穆《秦汉史》
A.强化中央政府权威B.完善中央监察体系
C.保证地方吏治清明D.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8 .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考察地方政治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考察六条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样讹言。

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

——《汉书·百官志》注引蔡质《汉仪》

(1)“考察六条”意在解决哪些社会矛盾?
(2)“考察六条”对于今天的社会治理有何借鉴意义?
9 . 两汉时期,郡守避籍制度使外籍郡守在所任职的郡中毫无社会根基,只得辟召本郡人士为属吏,由此出现了“三世二千石,穆郡户曹史”和颍川郡“世为乡里著姓”的韩棱担任郡功曹等普遍现象。这一现象说明(     
A.郡县属吏的晋升途径较为单一B.地方离心力容易导致军阀割据
C.豪族的势力逐渐渗透地方政权D.国家选拔人才更注重基层经验
2024-01-31更新 | 339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通过听、问、看、访、测、察等方式获取问题线索,了解地方郡国守相的治政情况,但刺史不得干预地方事务,更没有罢黜的处置权。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A.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B.完善了汉代中央监察体系
C.保证了地方吏治清明D.有利于防止刺史权力扩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