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特赐及第是宋代科举体制外一种特殊的人才选拔途径。据《宋史》《通考》等相关文献记载,宋代被特赐进士及第或出身的多达一两百人,如状元梁题之子梁固、王安石之弟王安国就是特赐进士出身。宋代“特赐及第”(     
A.强化了君主专制B.提高了官员队伍的素质
C.扩大了统治基础D.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 . 北宋科举考试中封弥法(糊名法)施行后仍然无法杜绝士子作弊,据《宋史》记载,当时主考官令士子在卷中“密为识号”。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颁布了《亲试进士条制》,从此以后誊录形成了制度化。此举(     
A.杜绝了士子考场舞弊B.促使了阶层开始流动
C.完善了科举考试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举是唐代科举中一种特殊的选才形式,唐代制举效仿汉代察举,多在新君即位、改易年号或重大事件发生之际开设,由皇帝亲自下诏选拔贤良人才,以表达乐善求贤之意,唐高宗以后制举逐渐成为科举制的科目之一。新君通过制举选贤的形式与天下对话,借此表明自己是一位招贤纳士的仁德之君,意欲广纳贤才、励精图治,令天下人臣服于其统治,从而确保统治权力的平稳过渡。从相关文献记载来看,从唐太宗一直到唐文宗的十四位皇帝,有十三位在登基之时开设制举。

——摘编自田子爽《从皇帝即位改元看唐王朝的制举选贤》

材料二   中国科举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宋代所独有的特奏名登科群体,宋代鉴于前朝灭亡的教训,施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为巩固统治,拉拢士人,对多次试于礼部而不中者,给予其额外的考试资格并赐予进士头街。据统计,两宋科举共录取合格者11万人左右,其中特奏名登科人数总计大约51193人。特奏名登科后,虽然大部分人都有机会登入仕途,获得一官半职,但是往往入仕起点较低,职权较小,相对于正奏名进士而言升迁的机会也要少很多。特秦名登科群体虽然整体行政意质偏低,但特奏名制度对宋代社会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

——摘编自华桂玲《宋代特奏名登科群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制举选贤制度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实行特奏名制度的影响。
2022-10-12更新 | 116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