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于洪武年间对监察机构进行重大改制,废除了御史台三院制,变为都察院一院制。都察院的专职监察员是监察御史,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置监察御史,建立了分道巡按制度。御史选拔进士、举人出身为初步筛选条件,更重要的应为“贤良方正人”“清谨介直之士”,并熟悉明朝法规,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御史监察范围从科差赋役、户口、词讼、农田、道路、军需、学校,到驿站、度量衡无所不察。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因而权力大到可以监察六部、六科、翰林院乃至都察院。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   我国现行的巡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之一,是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通过建立专门巡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的制度。此制度于1996年启动,2003年8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的成立标志着巡视工作进入运作阶段,同年12月党中央颁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巡视工作作出规定,2009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的出台意味着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制度之一被正式确立下来。2013年1月至2014年年底,中央巡视组共展开四轮巡视,其中既含常规巡视又含专项巡视,覆盖全国31个省份和15个部门、企事业单位。

-摘编自何珊《明朝巡按制度对当今巡视制度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巡按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加强巡视制度建设的意义。
2023-02-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传统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周秦至清末绵延数千年。明清时期是我国蒙学发展的鼎峰时期。为了稳固统治,统治者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大力发展蒙学教育。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蒙学的发展进步。明清时期,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出现萌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带有浓烈平民气息的平民读物和描写平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民间私人教学活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大量儿童蒙学教材的出现,给明清两代的教育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和色彩。

——摘编自刘佳静《浅析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蒙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蒙学发展的原因。
2022-11-17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退休,古代称为致仕。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早在夏、商时就已经存在,即所谓的“养老”,老是指70岁以上的人。秦汉时期;官吏可以因病乞退、告老还乡的致仕制度逐渐发展起来。隋唐时期,官员退休纳入令典。“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 除年龄条件外,身体健康状况也是退休的重要条件。“年虽少, 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此外,还有侍亲养老的规定,即至亲亲属中有年80岁以上及有重病在身者,可享受“侍丁”的待遇,即离职养亲,称为“归侍”或“终养”。明清是官员退休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时期,有比较完整的制度规定,举凡退休条件、待遇,以及安置与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

——摘编自柏桦《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与思考》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制定的第一个退休人员处理办法规定:年龄50岁、工龄满10年均可退休,不分男女、不分干部和工作,没有身体状况方面的要求。1951 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和1955年颁布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等,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退休福利制度陆续出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的退休制度在运行中已经开始了渐进的变化和改革。1983 年,《国务院关 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延长部分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退休年龄的通知》规定,部分高级专家、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根据本人条件并经相关部门的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1到5岁甚至10岁。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规定,符合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务员都应当退休,公务员满足提前退休三个条件之一:(1)工作年限满30年; (2) 工作年限满20年,距法定退休年龄少于5年; (3) 符合提前退休其他规定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摘编自王进《中国弹性退休制度改革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建立的退休制度并谈谈你对退休制度的认识
2023-02-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选官制度]

材料一:随着空前统一的新王朝出现,高度集中的皇权巩固,需要不断地削弱地方士族势力,选拔新的文化官僚来接替士族手中的权力,充实国家对地方的控制。隋文帝在吏部收归对地方官吏选举权的同时,有意打破维护士族利益的察举制,取消“以族取人”的门户界限,充分发掘和利用察举制中试策考试的公平竞争因素,将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标准,分科选拔和任免治理大一统国家的文官队伍。

——张希清等《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二:在建文二年至水乐二十二年9科殿试中,明廷共录取进士1939人,其中南方6直省共1622人,占同期全国进士总数的83.65……这种进士地理分布呈现出南北相差悬殊的局面,不仅严重压抑了落后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脱颖而出,而且不利于明朝加强对全国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的统治,增强边远落后地区对朝廷的向心力。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仁宗谕礼部臣曰:“科举之士,须南北兼取。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以十分论,南士取六分,北士四分。尔等其定设各布政司名数以闻。”

——郭培费《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科举取士“南北兼取”的背景及意义。
2023-03-04更新 | 14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景泰二年(1451年)户科给事中李侃等奏:今年会试,礼部奏准取士不分南北。臣等切惟,江北之人文词质实,江南之人文词风赡,故试官取南人恒多、北人恒少。洪武三十年,太祖高皇帝怒所取之偏,选北人韩克忠等六十一人赐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洪熙元年,仁宗皇帝又命大臣杨士奇等定议取士之额,南人什六、北人什四。今礼部妄奏变更,意欲专以文词多取南人,乞敕多官会议,今后取士之额虽不可拘,而南北之分则不可改。

对此,礼部回复:“顷者诏书,科举自景泰元年为始,一遵永乐年间例行。本部查得,永乐二十年间,凡开八科,所取进士皆不分南北。已经奏允。今侃称礼部变更,意专以文词多取南人。夫乡举里选之法,不可行矣,取士若不以文,考官将何所据?且北方中土人才所生,以古言之,大圣如周公、孔子,大贤如颜、曾、孟,皆非南人。以今言之,如靖远伯王骥,左都御史王翱、王文,皆永乐间不分南北所取进士,今岂可预谓北无其人?况本部止遵诏奏书行,即不曾奏请多取南人、少取北人。今各官所言如是,乞敕翰林院定议。”命遵诏书行,侃等所言不允。

——摘编自《明英宗实录》等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关于科举考试存在的分歧。
(2)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上述分歧的认识。
2023-01-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始设于崇德元年(1636),掌监察、整肃纪纲,并参与九卿议大政事,既为天子耳目,纠劾百官,亦以之控制言论,表达舆情,因参与处理重大刑事案件,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都察院内机关有经历司、都司厅等,并设十五道,各冠以京畿、河南、江南、浙江……等地方名称,实则纠察朝廷内外官邪,并稽在京各衙门库仓,以及查核各省刑名。还有都察院统辖的六科,即吏、户、札、兵、刑、工各科,原为独立机构,雍正元年(1723)改隶都察院。其职掌主要是监察六部,以“言职”著称。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诺威王朝(17141901)建立后,下院发明了质询方法,由下院议员提出质问,要求政府有关大臣给予口头或书面答复。随着时间的推移,质询事例越来越多,并被公认为是下院的一项合法权力。到乔治三世时,质询形成惯例,成为每一次议会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

1784年,福克斯提议下院请求国王罢免刚刚上任的小皮特,他说:“应告诉陛下保持一届不受人民信任的政府,必定有害于国家。”表决结果,福克斯的动议获得通过。这说明,对政府大臣表示不信任的程序方法,这时已为多数议员所接受。此后,对政府大臣投不信任票的事例越来越经常。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都察院的职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设立都察院和英国实行质询和投不信任票方法的目的有何明显不同,并说明两种政策相同的政治影响。
2022-08-0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8 . 考课,即对官吏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是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唐制,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四品以下官由吏部考核,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秤,四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根据各部门职掌之不同,分别提出的不同要求。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官僚主义愈演愈烈。隆庆二年张居正给穆宗所上的《陈六事疏》中指出,当时的官场风气是“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纵委徇”。万历年间经由神宗皇帝批准推行“考成法”。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酌量道路远近,轻重缓急,确定完成期限。上述事由、环节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其二,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所留帐簿底本,对相关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逐月检查。如果未按期完成,则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罪论处。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隐瞒不报事例进行惩处。明代史学家谈迁评价张居正:“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愒,至是始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又曰:“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数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倍数载。“

——摘编自陈国平《张居正改革中的考成法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考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出台的背景及发挥的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六部各掌四司作为下属机构,以下为《明史·职官志》对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选司职能的部分记载:考功,掌官吏考课、黜陟之事。凡内外官给由(履历),三年初考,六年再考,并引请,九年通考,奏请综其称职、平常、不称职而陟黜之。京官六年一察。外官三年一朝。前期移抚、按官,各综其属三年内功过状注考,汇送覆核以定黜陟。吏之考,三、六年满,移验封司拨用。九年满,又试授官。

武选,掌卫所土官选授、升调、袭替、功赏之事。军政,五年一考选,先期抚、按官上功过状,覆核而去留之。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其子弟、族属、妻女、若婿及甥之袭替,胥从其俗。附塞(边塞)之官,自都督至镇抚,凡十四等,皆以语敕辨其伪冒。

材料二 武选的重要环节是兵部要利用内府所藏的武官贴黄以及其他相关档案文书来核查武官应袭舍人所提供的从军履历是否属实,以此来审查应选者的身份资格。因此,诸如贴黄、选簿等档案文书在武选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凭证作用。其中,贴黄详细记载了武官的姓名、旧名、年甲、贯址、从军归附来历、征克地方、杀获次数、受赏名目、升授职役、调守卫所并给授诰敕等项内容,是世袭武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档案资料,因此官方毖它深藏于内府之中。选簿则是在每次武选之后,选过武官基本情况的登记簿,以卫所为单位,保存在兵部。它主要记载武官的除授年月、职事,每次武选之后就在武官选簿中添写一辈。这样,武官历辈的袭替情况就尽载于选簿之中。

——梁志胜《明代“武选司审稿”初探》


(1)据材料一,概括考功司与武选司职能异同。
(2)提炼材料二主题,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评述。
10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背后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内涵。

材料一   明清继承历代弥封糊名、誊录考卷等一系列防弊措施,以及考试组织的逐渐严 密,使科举竞争有了较为平等的保障。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文体,出题取自《四书》《五经》中的成句或一章,形式有严格规定,内容的要求也很苛刻,必须“代圣贤立言”,并以程朱理学为依归,若自由发挥,必遭黜落。当时人认为,八股文使读 书人“笃谨自守,潜移默化,有补于世道人心者甚多”,有助于培养忠义之士,也有人认为八股文“全属空言,毫无实用”。

《明神宗实录》记载,“绩学博一第者,强半寒素之家”,可以与历史学者何炳棣统计,明清时期来自平民家庭的举子共占 42.7%这一结果相互印证。

——摘编自赵伯陶《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

材料二   国务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2000年6月)》节选

三、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中央和地方党委要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加强管理,

制定具体办法。……

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方式 实行产权代表委任制和公司经理聘任制。各级政府授权的投资机构及所属企业的产权代表,由政府和投资机构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任命,经理由董事会聘任。通过组织推荐、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产生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人选,择优任用。


(1)根据材料和所学,评价明清科举制度。
(2)概括材料中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措施。结合所学,说明以上措施的背景。
2022-02-13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