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A.贵族传统的延续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D.政府职能的扩大
2022-10-27更新 | 4204次组卷 | 36卷引用:专题04反映体现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2 . 19世纪以来,“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是西方各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尤以英国为典型,而美国对于职务常任原则的态度则要保守得多,故自文官改革之初,美国人便一如既往地反对赋予文官终身任职的保障。美国此举的考虑是(     
A.保持政策的稳定性B.割裂与英国的联系
C.保持事务官的活力D.防止专制独裁出现
2023-04-06更新 | 984次组卷 | 15卷引用:押江苏卷第14题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工业革命-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美国从1883年确立文官制度的《彭德尔顿法》开始,逐渐形成的文官制度的传统是“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优厚的报酬”。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度(     
A.强调专才的特殊地位B.忽视了官员道德品质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D.促进了人才自由流动
2023-05-21更新 | 884次组卷 | 12卷引用:热搜题 高中二轮(全国高考)专题三 西方文官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70年代后,英国首相对高级文官“不能掌握本届政府施政意图”的弊病颇有怨言。为此,撒切尔夫人要求高级文官接受议会特别委员会的日常问责,布莱尔成立的首相办公室特别顾问更是可以直接向文官下达指令和指导意见。这些举措(       
A.推动了文官的政治化趋向B.旨在迎合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
C.有效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D.增进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配合
2024-01-02更新 | 40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694年,英国政府公布法律,限制印花税局的服务人员成为国会议员,1699年,议会规定将此法律推广到其他各部。英国政府此举(     
A.减少了营私舞弊现象的出现B.推动了两官分途原则的确立
C.防止平庸之辈占据国家要职D.降低裙带关系对政治的影响
6 . 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1855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1870年6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使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这一制度(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要求所有职位公开竞争择优录用
C.任用的官员随内阁更迭而更换D.杜绝了政治腐败现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汉武帝开创考试选拔文官以来,特别是科举制度形成后,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历代所选拔出的文官往往从开始读书识字到揭榜入仕,都一直要接受杜奸防贪、清正廉明的教育。 同时,作为科考内容的儒家经典对“四维八德”十分强调。 这就使通过考试选拔出的官员坚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以为国家效力,为国家尽忠,重视民间疾苦作为为官的基本信条。 作为治国的官员,清廉和品德就成为他们所要奉行的教义。

——摘编自赵瑞军《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统治功能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材料二   1870年英国政府以枢密令正式确立“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这一文官考试制度,并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 英国在文官考试录用过程中,把公开竞争放在首位,把考试程序与录用条件向社会公开,严格按成绩排列名次,择优录用,只有知识和能力的优劣,而无权力、地位、资历及人际关系的因素。 此外,人才主义也是英国文官考试的一大原则,过去一贯重视“通才”,1968年改革后增加了“专才”的比例。 英国文官的考试录用制适用范围不是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只限于文官,即政府行政部门内所有不与内阁共进退,经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无过失可长期任职的文职人员。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文官制度与古代中国文官的差异及成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之比较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形成文官系统的西方国家(文官指事务官,即脱离政治争斗影响,担任实际行政事务的可永久任职的工作人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深受封建恩赐制影响,任用私人和卖官鬻爵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853年英国的《麦克莱报告》指出:职员任用须经公司竞争考试,考试及格后再受训二年,期满按成绩分配工作。这一报告影响至深,英国行政部门流行的“通才教育”传统即追溯于此。

——摘编自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材料三   英国借鉴科举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取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因而后来能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仿效。

——摘编自李兵、刘海峰《科举:不只是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主要特征。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发展的认识。
2022-01-25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02 “双减政策”下看教育制度与人才选拔制度 (对点练)-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预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底,诺斯科特和屈维廉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一份关于建立英国文官考试了制度的报告——《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报告分析了当时英国选官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以下对策:其一,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其二,定期考核,政绩赏罚。高级文官要提升职位需要根据年终的考核报告判定,低级文官的提升标准则是根据年资为判定依据;其三,分工明确,保证效率。将政务分成机械工作(例行工作)和智力工作两大类别,机械工作(例行工作)指的是办公室性质的工作,录用的学历标准为中学文化水平,智力工作录用的标准是大学文化水平。无论是哪种工作,都必须参加文官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其四,文官常任,与政党无关。文官任期较长,而且不随着内阁的更迭而更换,保持政治上的中立;最后,统一管理,互相转调,文官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人员可以互相提升和转调,实现对文官全体人员的统一管理制度。

——摘编自李星辰《十九世纪以来英国文官制度的演进及特征》

材料二   1905年,孙中山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但是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诺斯科特-屈维廉报查》的出台背景及其主张的文官号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与诺斯科特、屈维廉所主张的选官制度的异同。
2023-02-22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文官制度

材料一   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英国的竞争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测试,而美国竞争考试增加了“实用性”的概念,不仅仅注重以学术知识为基础的学究式的或作文格式的训练,而且把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一起。英国文官的录用与晋升必须严格按照一步一阶的模式进行。《彭德尔顿法》则取消了进入文官行列必须仅仅以“最低等级”为起点的前提条件,美国文官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英国录用文官,倾向于出身贵族和名门等上流社会,或来自伦敦等大都市的人士。《彭德尔顿法》则特别强调文官均匀分布与职位轮换的思想,即联邦政府的文官将以人口为基础在各个州中进行分布。

——石庆环《论美国文官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谈起》


(1)阅读材料一,说明美国是如何借鉴与发展英国文官制度的。

材料二   18761879年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曾出使英法等国。他将西方政治制度等同于中国三代之制(儒家学者将夏商周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制度最完美的时期),认为“其君民上下相与考求如此,是以所用必当其才,而无敢以私意援引,此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也。”

——摘编自方莉《论郭嵩焘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考察和思考》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郭嵩焘观点的看法。
2022-03-29更新 | 422次组卷 | 7卷引用:秘籍07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