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表材料反映了商周以来(     
西周:《尚书·西伯勘黎》(纣)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西周:《尚书·梓材》周公对康王说“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西周:《尚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鉴)。当于民监。”
战国:清华简《厚父》民心惟本,厥作惟叶。
A.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B.重民的人文精神有所发展
C.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形成D.宗族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
2023-09-19更新 | 304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友好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七十六届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代的法家不仅着眼于建立行政文官制度,也十分注意成文法典能取得公信力。商鞅、吴起等改革家均注意到法典必须具备公平而又确定这两大条件。“徙柱立信”及“处罚王子”的传说,都是描述成文法的特色。战国时期的法律(     
A.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成熟B.适应了君主加强集权统治的需要
C.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反映了平民和贵族间斗争的结果
2023-05-12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刑律)之兴,皆叔世(衰乱之世)也。今吾子相郑国……铸刑书……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这表明(     
①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
③郑国因“铸刑书”走向衰亡                  ④子产主张以道德教化民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07更新 | 577次组卷 | 1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出现于尧舜时代的“象刑”,是指对于轻罪之人,不伤害其肉体,而是在其衣物上描绘特殊的图案以示惩戒。发展至商代,每逢新年伊始,官吏们往往将刑罚的场面描绘成画悬挂于城门楼上,以警示过往行人。这反映了(     
A.传统艺术已经出现B.绘画承载政治意涵
C.先秦政治宽刑重民D.艺术助力封建统治
2022-11-11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商鞅提出,“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故圣王之治,慎法、察务。”据此可知,商鞅主张(     
A.立法和治理要合乎时宜B.要通过法律实行善治
C.直接用法律来治理国家D.向社会大众普及法律
6 . 武王灭商后,周人将商人的失国,归咎于商人德行的败坏而失掉天命,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在天命的监督和裁判之下,统治者必须恪守一定的道德标准。这反映出周人
A.全面否定商朝成就B.深受封建迷信束缚
C.严格遵守宗法传统D.对德治思想的阐发
2022-03-11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武王克商后告诫殷贵族,商汤“克辟上帝,保生商民”,纣王却“弃成汤之典”,于是他“承天命”“革商国”,取而代之。这反映了西周统治者
A.实行分封制度B.提倡“敬天保民”
C.重视血缘关系D.主张实行“仁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商鞅徙木立信,张居正强调“悬法于众”,坚持“刑赏予夺,秉持公道”,使得“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这反映了两者
A.成就霸业的理想B.依法立信的思想
C.富国强兵的理念D.救亡图存的信念
2021-10-17更新 | 336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