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西周初年,周朝的统治者意识到“天命靡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以德配天”,主张“敬天保民”“明德慎罚”。这些理念(     
A.汲取商朝覆亡的历史教训B.冲击了尊卑有序的宗法关系
C.否定尊天敬神的传统观念D.形成了德刑并重的治国方略
2024-03-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2 . 《礼记·王制》中提出“量入以为出”,对财政收支实行预算控制。《周礼》中规定:财赋的出入必须经过几个人的审核,内外互相考核,出入互相考核。战国李悝《盗法·杂法》中规定:遗失记载官物的帐簿以致财物数量有错误的,要按不揭发盗窃论罪。这说明(     
A.财政监督思想源远流长B.法家思想成为先秦的主流思想
C.西周财政监督机制成熟D.财政问题成为思想界主要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生产力比商代更加提高,农业繁盛,法制也进一步发展。下列关于西周的立法思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周时期提倡尚德、敬德,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的罪
B.西周对礼与刑的关系概括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C.西周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西周的立法思想强调贵族的法律特权
4 . 傅斯年认为,“周之代商,绝不代表物质文明之进展……未必在宗法制度也……而在人道主义之黎明……一切固保天命之方案,皆明言在人事之中。”该观点意在强调西周(     
A.萌发贵族政治B.改进生产方式
C.重视敬天保民D.弱化宗法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中期的《吕刑》记载:“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下列古代传统与该观点最为契合的一项是(     
A.原情定罪B.论心定罪C.以礼入律D.轻罪重罚
6 . 周武王在《泰誓》里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民心看作天心所自出,所以民心是政治好坏的镜子,也是天子坠厥(天)命或受厥命的权衡。这体现了西周(     
A.敬天保民的统治思想B.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思想
C.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D.开创了早期的儒家学派
7 . 在早期中国实行某教育体制下,曾出现“唯官有书而民无书,唯官有学而民无器,唯官有器而民无学”的现象。该体制的重要标志是(     
A.为政以德 克己复礼B.君父同伦     家国同构
C.官师合一 政教一体D.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2023-04-10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夏商时期,礼崇天命,信鬼神,先鬼而后人,重祭祀、重威仪;而周礼重丧祭,尚宗法,重秩序,尚和谐,重交接,尚礼让,重修德,尚教化。礼的这一变化表明西周(     
A.以礼治国倡导民本B.治国理政趋于理性
C.血缘宗法色彩浓厚D.基层治理体系完备
2023-02-10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周时,嫁娶使用媒人已成风俗习惯,后世婚姻关系一直遵循着这一-婚姻缔结方式。到了唐代,“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唐律疏议●户婚》),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媒人制度”。这一做法(     
A.确保了家庭生活的和谐有序B.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
C.反映政府积极维护周朝礼制D.加重了民众的家庭负担
10 . 清华简《子产》记录了铸刑书事件,书中认为,一个国家能够生存延续、发展壮大的根本乃在于“得民”,而要“得民”;统治者就必须做到守信用、秉持客观立场、从节行礼、不滥用民力、不妄加惩罚。这说明当时(     
A.辩证法思想萌生B.民本治国理念已出现
C.成文法得到普及D.儒家与法家严重对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