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体制,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改革开放后、现行宪法、地方组织法、全国人大组织法等法律对国家立法体制作了相应的规定。其中,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1979年地方组织法规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1986年地方组织法赋予了省会城市和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到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分层次的立法体制逐渐形成。

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立法法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确立了立法基本原则,构建了立法权限基本框架,规定了立法具体程序以及立法的监督。

根据人大代表的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是立法法继2015年后第二次修正。这次修正完善了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合宪性审查制度、地方立法权限与机制、监察立法和立法体制机制。

——摘编自汪娟《立法法修改的历史沿革、主要内容和地方立法工作建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立法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立法法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七部法律。“一日七法”(     
A.表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已确定B.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D.反映政治经济建设对法治的迫切需求
3 . 2002年,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随后出台了《营利性治沙管理法》等法规,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这一系列的治沙实践(     
A.践行了依法治理的理念B.美化了边疆地区的环境
C.表明生态建设成为主旋律D.维护了党的统一的领导
2023-06-04更新 | 254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四地2023届高三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82年宪法在序言中规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     
A.法制建设历程的开启B.宪法修订的与时俱进
C.法治建设理念的提升D.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
2023-05-04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不同时期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GDP中所占比例(%)

时间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1952年21.3%78.7%
1956年92.9%7.1%
1978年99.1%0.9%
1992年86.59%6.7%
1997年69.73%17.9%
2002年49.46%
2008年30.1357.6%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解析》等

材料二:历次宪法对所有制的表述

1954年宪法“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
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鼓励和指导它们(资本主义工商业)
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1982年宪法“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88年宪法修改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
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9年宪法修改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
2004年宪法修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
财产权和继承权”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及启示》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拟一个主题并作出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B.对“走资派”“牛鬼蛇神”的斗争
C.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 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     
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C.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2021-08-20更新 | 688次组卷 | 4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典历史上出现过12次陶片放逐案例,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487年,被驱逐者是前僭主庇西特拉图的亲戚西帕库斯,最后一次发生在公元前417年,群众领袖海柏波拉斯被流放。
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官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因是小民百姓而遗忘。
宋代宋代法律全盘继承了唐律关于男子“七出”正当休妻的法律规定,赋予了女子主动离婚的权利,甚至扩大了女子的离婚自由权。
近代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得中止法律的实施,未经议会同意,也不得行使法律豁免权。
近代中国1904年《公司律》确立了两项平等权利:一为不分官商、不同主体一律平等原则;二为股权平等原则。
现代中国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
请围绕“法律”和“公平”,任选表中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运用有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准确。)
9 .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A.国家治理体系趋于完备B.法制建设适应经济发展
C.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D.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
2021-04-12更新 | 1103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1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海南卷)
10 . 2014年中国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编纂民法典作为重要的立法任务;此后立法机关逐步对原有民法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规则进行纠正,并补充必要的规则;2017年作为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获全国人大表决通过;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些举措
A.为社会主义民主初步建立奠定法律基础
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需要
C.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D.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和法律化
2021-02-28更新 | 686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