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中国成立初,法制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为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前者是人的解放,后者是土地的解放。这说明新中国初期(     
A.学习借鉴苏联的法制建设B.建构中国特色法治体系
C.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下列项中,反映了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的是(     
A.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B.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D.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3 . 2008年,某研究者对中国1300多名中高级公务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把“您认为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的调查结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这折射出当代中国(       
A.依法治国思想内涵不断丰富B.致力提升政府服务意识
C.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D.民众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1777年,法学家西罗塞尔最早倡议在德国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随后德国学界围绕民法典的制定,陆续展开了研究与争鸣。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民法大全》中关于体系、方法、技巧、术语的智慧。法典第145条规定“向他方要约成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约束”,非经当事人同意,要约不得修改或废除;第823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对他们负因此所生损害的义务”;第903条规定“物的所有人,在不违反法律和第三人权利范围内,得自由处分其物”。

——哈斯巴根《中国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曾两度起草民法典,但均因政治运动而中断。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从1979年开始……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至200212月,法制工作委员会又将现行《合同法》《婚姻法》《收养法》和《继承法》编入,形成“汇编式”民法典草案。期间几易其稿,历时近十年的修订、补充和完善。2021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颁行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6 . 新中国成立初期,董必武对旧司法人员进行改造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国家本质改变了,法律也改变了。”在司法改革运动中,对旧司法人员机械地搬弄诉讼程序,就案办案……漠视群众利益等审判方式与作风加以批判,并提出了要搞清“什么是人民司法”这一本质任务。这体现出新中国司法体系(       
A.根源于破旧立新B.坚持以人民中心
C.巩固了新生政权D.维护了司法公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八二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正式通过并颁布,其主要内容包括:将国家性质由“无产阶级专政”恢复为“人民民主专政”;将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并列为三支基本的社会力量等,这反映出在此时的中国(     
A.知识分子成为新社会阶级B.国家性质恢复为社会主义
C.法制建设迎来发展新时机D.“左”倾错误得以彻底纠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节选)(19504月)

第一条 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籍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

第七条 夫妻为共同生活的伴侣,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八条 夫妻有互爱互敬、互相帮助、互相扶养、和睦团结、劳动生产、抚育子女,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建设而共同奋斗的义务。

第九条 夫妻双方均有选择职业、参加工作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自由。

……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者,依法制裁。凡因干涉婚姻自由而引起被干涉者的死亡或伤害者,干涉者一律应并负刑事的责任。



1953年毕成创作的宣传画
结合材料,写一则赏析上述宣传画的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1-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9 . 《新民周刊》记载,在邓小平和陈云等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截至1983年4月底,全国已揭露并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共计192000多件,所涉及的党员中被开除党籍的共8500多人,经济反腐败活动取得重大胜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处于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B.法治经济建设契合了时代需求
C.市场经济体制初建经济混乱D.改革开放推动法律体系的完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婚姻法之修订是民律修订的一部分。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和现实需求之导向,清末修律以公法为先为重,婚姻法之修订列居次席,由修订法律馆两位大臣实际主持。1911年,修订法律馆完成《大清民律草案》编纂,婚姻法作为《民律亲属篇》之规范奏呈御前。《大清民律草案》未能及时敕谕生效,但其中的婚姻法规范却在民国年间通过判例法理之援引得以在诸省施行。

材料二   早在1948年,全国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就提出要有一部统一的婚姻法。1949年颁行的《共同纲领》确立了男女平等、实行婚姻自由的政治纲领。19504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于同年51日生效,立足于“建立一个崭新的合乎新社会发展的婚姻制度”。受苏联婚姻法学的影响,婚姻法单独立法的习惯长期延续。直至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才结束了这一独立的篇章形式和简单的名称形式。

——游路遥《20世纪中国婚姻法流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婚姻法修订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婚姻法立法的背景及影响。
2024-01-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