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4 道试题
1 .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法治,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有学者认为,“有法制才能有法治,有法制为了要法治”。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该举措(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恢复了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法制
C.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D.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新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法律按其颁布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A.①④③②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合同编针对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对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等作了详细规定,明确新型交易规则。人格权编规定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确保新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发展的需要。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建构了全新法制体系B.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D.全方位回应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以及近代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宪法。这主要体现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意识形态差异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2023-11-04更新 | 262次组卷 | 4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2016年7月公布施行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开启了党由政策治国到法律治国的“治理现代化”转变。上述规定(     
A.保证了依法治国原则的有效落实B.完善了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
C.充分发挥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D.扩大了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下表关于新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史实与史论,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3-10-3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内容是不同时期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设置情况。

宪法内容
1954年宪法将公民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的条文共19条,在政治、经济、个人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相对详细具体的规定。
1975年宪法大大简化了公民权利,有关公民权利的条文仅4条,取消了1954年宪法中关于公民迁徙自由、科学研究和文学文艺创作等自由的规定,简化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甚至取消了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并只保护公民的劳动收入。
1978年宪法将有关公民权利的条文增加到10条,恢复了1954年宪法中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受教育权利等内容,并增加了公民对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控告权与申诉权。
1982年宪法有关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条文共24条,较之前几部宪法增加了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等内容。
2004年修正案增加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建立健全同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尤其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摘编自李艳馨《从几次宪法变更看我国宪政理念的演进》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0-3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观察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把自己满意的人选出来了》和选民证(1953年)
A.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选举的法律依据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本确立
D.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将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23-10-2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新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

——颜钧《颜钧集》卷5《箴言六章》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第4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5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6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力和义务。

第267条

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统治者的治理方略。这一治理方略也是中华法系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并说明《大明律例》“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并谈谈民法典编撰给我们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92年以来,中国商品流通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颁布和实施了《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这些措施旨在(     
A.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B.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
C.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D.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