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企业和个人在与税务机关发生纳税争议时,如果不服上级机关的复议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可以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重点转向城市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强
C.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建立D.法治建设助推营商环境的改善
2023-11-06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大联考全国乙卷)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合同编针对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对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等作了详细规定,明确新型交易规则。人格权编规定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确保新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发展的需要。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建构了全新法制体系B.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D.全方位回应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82年,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根据全民讨论中提出的大量各种类型的意见和建议,对草案又进行了一次修改。许多重要的合理的意见都得到采纳,原来草案的基本内容没有变动,具体规定作了许多补充和修改。这表明(     
A.宪法修改有民意基础B.民主政治的迸一步完善
C.民主集中制得到健全D.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增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制建设。中央人民政府相继制定颁布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以及禁毒禁烟、战犯罪犯改造等重要法规。19549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此次会议,同时还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等重要法律。以上法律法规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刘文光《新中国法制建设:新世纪之初的历史回眸和反思》

材料二1982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宪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指出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和目标。在制定新宪法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法律128件,关于法律的决定75件,共计203件,这些法律涉及国家机构、刑事、民事、经济、行政、对外开放、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从1985年开始,我国已实施了两个全国性的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计划,现在正在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从199412月到19985月,中共中央举办了七次法制讲座。出现了从重人治、轻法治向重法治转变,从权力至上向法律至上转变,从重义务轻权利向权利义务并重转变和从重实体法轻程序法向两者并重转变的现象。

——摘编自李玉荣《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视法制建设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经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21世纪初,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行政许可法》,先后取消了两千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又逐渐建立行政审批权责清单制度,大力削减审批事项,积极主动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我国持续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A.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D.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完善
6 . 国家治理法治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认为给“小过者”施以重刑,就会使人小过不犯,重罪更可以避免,最终达到“无罪而乱不生”的境界。他又说:“然则去微奸之奈何?其务令之相规其情者也。则使相窥奈何?曰:盖里相坐而已。”他坚持“必罚明威”的杀无赦观点,“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则人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

——摘编自谷方《韩非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律疏议》规定,贵族犯罪,分别得以议、请、减、赎和官当;如犯谋反大逆罪,则因家庭关系,按亲疏分别“缘坐”;如家属或亲属间一般犯罪,可“同居相为隐”;如夫“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而妻殴夫,要徒一年;如“主人殴部曲至死者,徒一年”,而部曲、奴婢过失杀主,处绞刑;等等。

——据冯红《唐代刑法原则考论——以<唐律疏议>为中心》等整理

材料三   民法典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法典。从未出生胎儿的权利到不同年龄段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从公民乘车出行到房屋出租买卖,从结婚离婚到家庭关系和遗产继承,它涵盖各个方面。民法典的许多内容体现出对社会发展新需要、人民权利发展新需求的积极回应。它摈弃了历史上资产阶级民法典重物不重人或者见物不见人的缺点,把对公民享有的人格尊严的权利,全面纳入民法典的调整和保护范围。

——据刘丹《民法典: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韩非重刑的思想,结合所学分析其提出上述思想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律疏议》的立法特色及其历史地位,分析其立法特色形成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析“民法典”的特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1919至1954年间。我国司法体系处下初步建立,在机构建制、人员数量与素质、内部运行规则、外部法规制度各个方面尚未完备。新政权下的司法机制完全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司法机关作为和平时期实施社会控制,保证社会稳定的职能机构,其作用得到了发挥。大力配合了其他机构工作。保证了群众运动成果。在“镇反”运动中。据不完金统计。消灭土匪、特务分子达200万以上、镇压了大量的恶霸和反动党用骨干分子,反动会道门头子。在“三反”运动中,约有900万人参加了运动,其中有贪污行为和占小便宜的为21%,最后,核实定案并给各种处分的为4.5%。全国”五反”运动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武汉等九大城市为主,清理的45万户私营工商业者中,违法户占2530%.严重违法户占1%.完全违法户占1%,最后经核实,退款额共达10亿元。这几项全国范围的大运动,成为当时各部门工作的中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犯罪分子最终需要司法部门来处理。

材料二   在这样一个过渡期,主要是总结经验。因此。新刑事司法领域的法律、规则也带有了过渡性,其有些作法和地方性规定甚至都是不科学的。如为了厉行节约。呈出现公、检、法机构联合办公处理案件的情况,后被纠正。与此相反.1954宪法颁布后。国内所制定的刑事诉讼方面的法规政策相对具有稳定性。

材料三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在彻底否定国民党旧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当时.虽然有苏联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但中国革命的具体条件不同于苏联,因此,不能直接照搬:而国内老解放区所建立的司法制度。除部分对新解放区有参考价值外,无以应对速国后国内新的社会状况。……各司法机构工作中对刑事程序制度的大胆尝试与经验交流,为后期刑事法律制度的系统确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1953年底,全国范图内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基本结束,国家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政法工作也步入新的计划发展时期。

——以上材料摘引自张爱军《建国初期刑事诉讼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司法体系初步建立的作用。
(2)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司法工作的特点。
2023-08-27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8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2年宪法第13 条和第11 条规定的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就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包含私有财产权相对国家权力具有不可侵犯性的宗旨,但并没有明确宣示。1988年宪法修正案第1条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以及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8条规定的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和第9条规定的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以及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16条所规定的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等内容,都包含了私有财产不受政治权力侵犯的宗旨,但是,毕竟宪法并未明确宣示私有财产不受政治权力的侵犯2004 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22条修正案同时规定了私法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权和公法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权。

——摘编自田宝会、刘静仑《私有财产权与法律改革——1978- 2003中国法律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有产权法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有产权法律改革的影响。
2023-07-0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共中央在1980年8月底提交给全国人大的修宪建议中指出: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七八宪法”,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从那时以来情况的巨大变化,许多地方已经很不适应当前政治经济生活和人民对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这表明(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推政治改革
C.党和政府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D.中国开始进行政治路线拨乱反正
2023-06-04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妇女解放的百年历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妇女发展道路,形成了宝贵的妇女解放的历史经验。

1921 开始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尝试,创办上海平民女校,改组中华女界联合会

1923 中共三大《妇女运动决议案》:制定统一的、便于联合和组织的革命口号,以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

1928《农民运动决议案》:轻视吸收农民妇女到运动中来,必然会使土地农村革命失败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雇农、苦力、劳动农民均不分男女同样有分配土地的权限

1937 《妇女工作大纲》:以动员妇女力量参加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为基本任务,逐渐建立健全中央妇委和各级妇女机构

1949全国统一的妇女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宣告成立

1954《宪法》明确规定妇女与男性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957中国妇女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1978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四个现代化需要妇女、妇女需要四个现代化

1992颁布《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在政治、劳动、财产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

2018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女代表共742名,比第一届时提高了12.9%

2019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在校女生占比分别为47.1%和50%以上

——摘编自郑吉伟、李雪薇《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的历史经验与时代意蕴》


上述材料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的部分政策与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凝练其中蕴含的历史经验,并予以阐述。(要求:历史经验明确且不少于三条,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