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下表是明清时期在贵州推广科举制后的相关记载摘要。这说明,科举制的实施(     

地区记载出处
平坝卫自开建以来,百年于兹,渐被王化,风俗渐移,而登科入仕者累有其人【明】沈思充《贵州通志》
贵阳礼宗考亭,不随夷俗,文教丕扬,人才辈出【明】郭子章《黔记》
安顺务本兴行,渐洗蛮陋【清】鄂尔泰《贵州通志》
A.推动了文化重心南移B.完成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C.促进了文化上的统一D.加速了改土归流的实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明清时期加强边疆管理的部分措施

地区明朝清朝
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蒙古修筑长城;隆庆和议;册封鞑靼首领设立盟、旗两级单位管辖;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通过满蒙联姻
新疆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确立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与金瓶掣签制度;设立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权
西南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实行土司制度;永乐后开始实行改土归流平定“三藩之乱”;大规模地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材料二   1761年,为解决乌鲁木齐兵屯地荒和内地流民无地可种的问题,乾隆命令陕甘总督杨应琚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携眷前往屯种。1764年,甘肃大旱,杨应琚从肃州、敦煌共招七百零八户前往。至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两朝边疆管理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内地迁移居民至乌鲁木齐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