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表是依据王磊《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研究》一文整理的中国古代民族交融部分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时期史实
商周时期出现的“华夷”民族观,就说明华夏族和戎夷共同组成了国家,其中战争,迁徙等行为促成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各国进行的长期的战争,使得“四夷”和华夏产生了大规模的融合现象。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发展。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表格中空白时期将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补充完整,并说明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意义。
2023-11-25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表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

受罗马教皇派遣的教士孟特戈维诺,到达大都后即留居

大德五年(1301年)

元成宗遣使赴马合答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征取狮豹等物。

至治元年(1321年)

意大利传教士鄂多立克由海路到达大都,留居三年,复往中国西部旅行后回国。

至正二年(1342年)

元顺帝遣使至印度德里,赠予德里算端国男女奴隶及锦绸等物品。


表格说明元代(     
A.交通较前代更为发达B.留居中国的外国人很多
C.与罗马教皇来往颇多D.与亚非欧国家展开交往

3 . 下表是明清时期在贵州推广科举制后的相关记载摘要。这说明,科举制的实施(     

地区记载出处
平坝卫自开建以来,百年于兹,渐被王化,风俗渐移,而登科入仕者累有其人【明】沈思充《贵州通志》
贵阳礼宗考亭,不随夷俗,文教丕扬,人才辈出【明】郭子章《黔记》
安顺务本兴行,渐洗蛮陋【清】鄂尔泰《贵州通志》
A.推动了文化重心南移B.完成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C.促进了文化上的统一D.加速了改土归流的实施
4 . 下表所示是地方志中关于民族地区改土归流后的部分记述。据此可知,改土归流(       
记述出处
湘西,“改土后客民四至”胡履新、张孔修《永顺县志》三十六卷
渝东南,“吴闽秦楚之民,悦其风土,咸来受廛”王鳞飞等《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
鄂西南,“设流以后,常德、澧州及外府之人,入山承垦者甚众”吉钟颖等《鹤峰州志》十四卷
A.为推动民族交融创造了条件B.改变了民族地区落后面貌
C.解决了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D.加剧了民族地区人地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丈夫

妻子

蒙古人秃忽赤

汉人刘氏

汉人王庆端

蒙古人也速真氏

畏兀儿人廉希宪

女真人完颜氏

回回人哈只哈心

汉人荀氏

汉人傅昱

契丹人耶律氏

A.不同民族的杂居B.华夏文化的扩散
C.民族隔阂的消解D.民族习俗的趋同
2023-11-28更新 | 1856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