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6世纪,西藏拉孜县的平措林寺有方形石碑,上刻有梵文、藏文、蒲甘文、八思巴文、回鹘文六字真言(如下图)。该石刻可用于研究当时(     
A.民族交融历史趋势加强B.中央政府对西域管辖的开放
C.“华夏认同”观念的深化D.凝聚着国家统一的必然因素
2023-01-04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用语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     
内容事件用语文书用语对外政策机构仪式用语
举例夷、红毛、藻属、西洋诏敕、谕旨、表怀柔贸易管制理藩院、礼部三跪九叩、朝贡、赐、接见
数量和比例185个,占74.9%5个,占2%2个,占0.8%6个,占2.4%49个,占19.8%
A.强烈抵制西学东渐的趋势B.以天朝上国姿态自居
C.外交具有近代国际化特征D.对外交往呈现多元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和元朝对东北边疆的治理措施,并简析元朝对边疆统治的成功之处。
2022-09-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汤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处理古代世界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欧亚内陆族群军事威胁的一种方案。……在世界近代史开启之初,明朝在具备强大实力的情况下,由于政权性格呈现“内向”特征,……对于海疆开拓甚为漠视,反而在北部陆疆、东部沿海大规模构建长城防御体系。明代中国这一做法,虽用较为经济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内政与边防、财政和军事之间的平衡,但从长期来看,并没有解决海陆边疆问题。在“南倭北虏”威胁之下,政府长期陷入财政危机与政权困境。

——摘编自赵现海《十字路口的长城》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修筑长城是历代王朝各项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以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近代以来,人们对长城的看法则经历了戏剧性转变。20年代末国内著名报刊《良友》写道“在现代物质竞争中,西方每占优胜。……虽然中国建造长城时,美洲还没被发现,可惜今日长城老而无用了。”30年代初长城抗战爆发后,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长城被赋予了新的“身体”,出现了人的长城,铁血的长城等观念。1935年田汉在《义勇军进行曲》写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在重新唤起民众对于长城抗战的记忆。长城由此升华为一座更具精神意味的、新的长城。

——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修筑长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众对长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们对长城形象认知的因素。
2022-12-16更新 | 40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