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清朝统一回疆后,回人的习惯法“回例”仍然是当地刑案司法中的主要法律依据。乾隆中期以来,清律和回例开始并存于回人命案的司法中,乾隆五十七年明确规定回人中的重案必须依据清律判决,回例只适用于一般刑案。同治时期,回例在回疆的刑案司法中最终被废除。这一变化表明清朝(     
A.推进制度趋同以巩固国家统一B.变革司法体系以维持羁縻统治
C.实行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D.消弭少数民族同中原文化差异
2023-10-07更新 | 571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和《礼记》中已有关于政府对外事务的内容,“译”是政府外事工作的重要部分。汉代设译长主管传译和奉使,还在西域诸国设立译员,使其“佩汉印经”。唐朝大量任用来自西域的粟特人从事外交翻译工作。辽、金、元为保证政令上传下达,设置了专门的官方翻译机构,还为各级官员配备通事、译史,并组织专人将历代史书、四书五经、《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汉文典籍翻译为少数民族语言。明朝初年,政府开始积极训练本土翻译人才,以蒙古语为培养重点。

——摘编自夏登山《对中国古代翻译大潮的重新认识》

材料二表 明末清初翻译的部分东西方论著*

类别

领域

书名

译为中文的西文著作

天文学

《测天约说》《恒星历指》

数学

《几何原本》《几何要法》

物理学、工程学

《泰西水法》《奇器图说》

采矿冶金

《坤舆格致》

军事技术

《火攻契要》《海外火攻神器图说》

生理学、医学

《泰西人身说概》《药露说》

哲学、逻辑学

《名理探》<穷理学》

译为西文的中文著作

儒学

四书、《诗经》《易经》《礼记》等

哲学

《老子》

文学

杂剧《赵氏孤儿》、小说《玉娇梨》等

*注:明末耶稣会士到华传教,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一次翻译高潮。在宗教著述之外,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作,翻译了一些科学著作和哲学伦理学著作。1613年,大臣李之藻上书,力陈翻译西方历法算法、水利地理、医理等书之必要。1629年,明朝为修订历法设立历局,组织传教士与国内历算专家编译数学和天文书籍。

——以上文献来源于《中国翻译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翻译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翻译高潮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翻译事业发展的认识。
2022-10-08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部分王朝的边疆治理简表

时期管理体系边疆防御民族政策
汉朝设郡县或由少数民族酋长管理。以长城为主干,设置睐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迁、屯田、册封等。
唐朝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首领管理事务,可世袭;设都护府,统一于中央政府。确立军镇屯戍制度。采取武力讨伐方式,但以怀柔、招抚为主,故册封、和亲为历朝之最。
清朝前期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在西北设伊犁将军,在乌鲁木齐设都统,在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等。制定笼络政策,如封爵、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西北方向,英、俄入侵新疆、西藏;东南方向,美、日先后企图侵占台湾;西南方向,法国的侵略战火从越南蔓延到了中国本土,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威胁。严峻形势促使清政府必须改变传统的治边理念和对边疆的统治方式。经过多年准备,1884年清廷任命刘锦棠为新疆巡抚,标志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建立。1885年台湾建省,全省共设3府、11县,省会置于台北。1907年,清廷下诏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巡抚,东北三省正式建立。通过边疆建省,中国传统的边疆意识和边疆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国家主权在边疆地区得到更确实的体现。

——摘编自《“大一统”重新塑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治边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边疆治理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