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统一蒙古草原向外扩展,蒙古统治者的政治思想发生了变化。儒士郝经提出“用变夷”理论,忽必烈接受了这一理论,而前代统治者中多见的“华夷有别”与“内华夏、外夷狄”等偏见,在元朝统治者的头脑中则十分淡漠。元人虞集说:“世祖皇帝之集大统也,实先自远外始,故亲服云南而郡县之,镇之以亲王,使重臣治其事”,并对云南复杂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情形有较深刻的认识,在继承汉唐以来的羁縻之策并加以完善,创立了“蒙、夷参治”之法,实行土官制度。元朝统治者对云南地区进行了积极的经营与开发,使云南步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清朝统治者自身亦为少数民族,认为“边疆”与“夷狄”在概念上不能等同,反对“内华夏外夷狄”的说法,认为内地与边疆各族人民“无分内外”“皆朕赤子”。主宰清朝统治者治边思想的核心仍是“守中治边”“守在四夷”,因此清朝也继承了明朝以来重视边疆地区治理与稳定的传统。在“三藩”已成为国家重大隐患的情况下,不少廷臣仍以担心滇、黔苗造反必驻重兵弹压为由反对撤藩。由此可见,包括云南地区在内的西南边疆的稳定在清朝统治集团心目中的重要性。雍正时期在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分而治之”,实行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统治。

——摘编自陶亚敏程方《元朝、清朝治理云南边疆民族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与清朝治理边疆民族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与清朝治边的共同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的传统,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有特辟的交通路线引向长安,号称“参天可汗道”。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等

材料二   643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特地在今拉萨河畔的红山上,为她修建了红山宫。……红山宫就是布达拉宫的前身。……达赖五世圆寂后,布达拉宫再次扩建。康熙帝特派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参加扩建工作。这样,才有了今天看到的布达拉宫。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并列举除“和亲”以外的其他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