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清代在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东北地区等地设置特别行政区,采取和内地不同的行政管理办法,例如对内蒙实行盟旗制度,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这里特别行政区的设置(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B.进一步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C.解决了少数民族的叛乱问题D.极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2022-11-17更新 | 659次组卷 | 4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型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自以为世界中心的封闭体系,其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都把自己凌驾于万邦之上,而把周边地区的国家和部族视为“藩属”或“夷狄”。这些藩属国必须按时向中央王朝“进贡”,得到本朝天子的“册封”后,才能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四夷为外服,以“朝贡”为理想图式的“华夷秩序”。美籍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得中国丧失“朝鲜”这一藩属国的条约及其影响。分析中国古代外交“华夷秩序”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3 . 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021-12-1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1问题导学-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4 . 明时期管理少数民族的中央机构是什么?
2021-12-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1问题导学-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朝是对边疆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
2021-12-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1问题导学-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内容出处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庵山,徒溃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作用。
7 . 蒙古族和回族
(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
(2)回族: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________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________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一回回。
2021-11-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9 . 明成祖朱棣时期,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山西、固原两镇,是为“九边”。“九边”的设置(  )
A.意在扩大与少数民族的贸易
B.提升了长城沿线的防御能力
C.体现了对女真族的羁縻政策
D.结束了农耕与游牧区的对峙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的对外交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政府都有管理边疆民族和国外宾客的机构。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历史,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