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6世纪的西班牙法学家维多里亚认为、海洋、河流、港口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应对任何国家开放,鱼类、珍珠和黄金皆可由先占者自共同所有的河流、海洋中获取。这一观点(       
A.尊重了民族国家的主权B.意在维护西班牙的海外利益
C.蕴含着自由贸易的主张D.打击了荷兰的海外殖民霸权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在他的《论永久和平》中提出了一个消除战争、保障各国人民永久和平的方案。这一方案包括六项预备条款和三项正式条款。

康德提出的永久和平的方案

预备条款任何和平条约在签订时不应有引发战争的隐蔽的可能性,否则这一条约就不应被认为是和平条约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继承、交换、买卖或让与等手段侵吞一个独立国家,而不论这个独立国家是大还是小
以自由公民自己组织的民兵取代常备军,以达到逐渐完全废止常备军的目的
国债不得用于国家对外事务
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都不应受到他国的强行干预
相互交战的国家不得采用诸如雇佣暗杀投毒者、违反投降条件、煽动敌国叛乱等敌对行为,这些行为会使在未来和平条件下建立相互信任成为泡影
正式条款每个国家都应该是共和政体
各自由国家的联盟是国际法的基础
任何来到其他国土的陌生人都应受到尊重,这是世界公民法所保证的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康德倡导的“永久和平”思想。
2024-04-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1916年,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合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民族自决“这种政治民主要求并不就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列宁认为的民族自决是(     
A.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以自决的方式进行民族分离
B.各个民族可以在自主选择基础上自由决定分立还是联合
C.以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和异族压迫为主要历史背景
D.每个民族都有建立独立的国家并决定自己的政府的权力
4 . 17世纪中叶,国家被确认为欧洲秩序的奠基石,而不是帝国、王朝或宗教信仰。某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的概念,肯定了各签署国不受外来干涉选择本国制度和宗教信仰的权利。该和约(     
A.否定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B.适应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维护了世界的和平和发展D.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统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维也纳和约》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1919年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和约》之间影响最深远的外交协定。当维也纳外交家们正在努力恢复欧洲的稳定局面和秩序时,拉丁美洲则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并引用国家主权的新概念,推动其在整个新世界传播。材料意在强调《维也纳和约》(     
A.主导了国际关系体系B.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重构了国际政治格局D.推动了国际协调机制的合理化进程
6 . 以下是各主要参战国在讨论战后某协议的主要主张和诉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普鲁士哈登堡:要求法国至少付12亿法郎赔款。
奥地利梅特涅:未提出确切赔款数额,但赞成在普鲁士人和其他联盟国之间取平均数。
英国卡斯尔雷:法国必须付出代价,但战争不能变为一场不分青红皂白和毁灭性的掠夺。
俄国沙皇:不支持普鲁士报复法国,急于取得法国支持以削弱土耳其。
A.普鲁士最终取得战争胜利,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B.建立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体系
C.开创用国际会议和谈判的形式结束战争的先例
D.大国间战争激发了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7 . 世界范围内的交往与交流,推动了区域与国家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 分)

材料一   任何交流都是双向的、互润的,通过交流达到融合和发展。中国古代通过各民族间往来和交流,汲取别人的长处,补充和替代自己的不足,逐渐走向共同繁荣与发展。如周设官“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至唐“蕃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物品)、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都足以说明之。

——据张志宏《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刍议》等整理

材料二   开始于1618年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作为一场欧洲世俗专制王权相互争权夺利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此前“教权高于皇权”的罗马神权统治。因此,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获得了权力和财富、脱离了教权绝对统治的各世俗政权相互形成了彼此之间相互平衡的国际关系格局,国际关系实现了“大洗牌”,……并形成了欧洲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

——李卓群《17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转变》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后期,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对抗的不利局面,中国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中国一方面支持亚非拉等国家的反帝反殖民主义,同非洲很多国家加强政治经济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同西欧和日本的关系,终于在60年代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一个缺口。……世纪之交,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等一幅更多中国元素、更广合作维度、更深互动与融合的壮丽图景开始浮现,中国逐步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熊雷《新中国外交60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掌邦国宾客之礼籍”的官职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鸿胪寺的主要职责。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7世纪中期欧洲国际关系“大洗牌”所带来的成果,并简要概括“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打开“一个缺口”的历史事件,并简述“世纪之交”中国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及十八大以来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外交理念和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
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2023-06-21更新 | 4365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重大时间年表

时间

事件

1618-1648

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

1648

交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789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宣布民族自决的权利,申明以独立为基础不干涉内政原则等

1815

在欧洲各国的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欧洲各国通过维也纳会议等建立起维也纳体系。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后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行,宣布废除秘密外交和不平等条约。

1919

各国签订《国际联盟盟约》,建立了国际联盟。

1919-1922

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8

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

1937-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

50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成立了联合国组织。

——据王铁崖《国际法》等整理

提取材料中有关国际法发展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层次清晰,表述准确。)
2023-01-17更新 | 28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期学科素养调研历史试卷
10 . 维也纳会议中《最后议定书》的附件《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章程》从外交实践中解决了外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混乱局面,第一次以国际法的形式确认了外交代表的名称、等级和位次问题,这(     
A.推动了国际外交活动纳入有序的轨道B.扼制了欧洲大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C.维护了欧洲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D.鼓舞了殖民国家为民族独立发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