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末,英王亨利五世正式在法律文件上使用英语。通讯交流的革命,尤其是印刷的革命则使英语有可能以文字的形式出版发行。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使英语不仅成为一种流行的语言文字,而且最终成为了一种文化,极大地增强了民众的英国意识。在这种逐渐成型的民族意识基础上,英国历史上王权优于教权的传统对英国民族的形成起到了某种促进作用。

材料二   莫德尔斯基认为,一个能够长期成为领导的国家必须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是有利的地理位置,或许是能够超然海外的海岛型国家;第二,具有一个有内聚力的、开放的、有联合能力的社会;第三,有领先的经济;第四,有能够全球投放的政治战略组织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英国显然是最有利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晓律《现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欧洲格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14—16世纪推动英国民族意识逐渐增强的因素,并指出近代民族国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简要解释为何说“能够长期成为领导的国家,英国是最有利的”。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2 . 1864年,《国际法基本原理》翻译为《万国公法》传入我国,但清政府却以不合中国制度的理由大加抵制。1902年,日本侵入东沙群岛后,清政府搜集中外历史文献和图集,运用国际公法,收回了东沙群岛。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国人主权意识得到增强B.列强的侵略行为受到有效遏制
C.清廷制度变革成效显著D.传统文献的救世价值备受重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教皇子午线示意图。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矛盾,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

——《中外历史纲要》(下)2019版41页

材料二1814—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除奥斯曼帝国外,所有欧洲国家都派了代表参加。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共有26个国家参加,其中来自欧洲20个,亚洲和美洲6个。会议签定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在维持普遍和平的强烈愿望的激励下;决心竭尽全力促进国际争端的友好解决;认识到文明国家集团各成员国的联合一致;愿意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加强国际正义感;深信在各独立国家之间设立一个各国均能参加的常设仲裁法庭将对达到此目的作出有效的贡献……

——《国际条约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第328页

材料三认识到有需要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考虑到达成这些目标将有助于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秩序将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利用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自拟题目,结合所学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2-13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英国法学家奥斯丁认为法律是掌握主权的上级所颁布的命令,不服从或违背它将面临制裁,而国际社会并不存在这样的法,国际法不过是一部有道德力量的行为规范而已。

国际法涉及内容
①《国联盟约》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对任何违反盟约进行战争的成员国采取行动,直至使用军事力量,并赋予行政院以开除这种成员国的权力。
②《九国公约》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是基本原则。
③《非战公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的原则,是第一个提出把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但“保留条件”为以后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④《联合国宪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
⑤《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贷款。
⑥《北大西洋公约》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相关内容,就国际法的效力提出自己的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11-25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战争国际法历程
1618164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VS天主教同盟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7931815年,法国VS反法同盟1815年维也纳体系
19141918年,三国同盟VS三国协约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
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
1923年,鲁尔危机1928年《非战公约》
1939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VS法西斯同盟1945年《联合国宪章》

材料二   传统国际法将战争看作是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手段。进入20世纪,这种传统观念逐步被否定。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提出各缔约国要“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巴黎《非战公约》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明确表达了世界各国力求避免战争的共同追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但国际法依然不断地受着挑战与考验。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等

结合材料一国际法的发展历程,以历史短文的形式证明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0-10更新 | 225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读下表
人物主张
郑观应(1842~1921)……由是观之,公法(指国际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有国者,惟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
薛福成(1838~1894)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不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是同遵公法者其名,同遵公法而损益大有不同者其实也。
由表可知,郑、薛二人(     
A.在是否要学习国际法上有分歧B.一致认为富国强兵才是根本
C.在自强与求富的先后上有分歧D.都认为国际法维护强国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2023-06-21更新 | 6012次组卷 | 4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天津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
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2023-06-21更新 | 4364次组卷 | 27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关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以下符合这种国际体系发展特征的是(     
A.亚非拉地区的深重灾难B.教会的权威地位被打破
C.法西斯主义思想的形成D.国际局势趋于相对缓和
2023-05-31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1815年建立的维也纳体系,首创了“总决议书”的体例,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为其后的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格式基础。由此可知维也纳体系(     
A.促进欧洲民族意识的萌发B.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利益
C.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D.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