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1997年,国务院批复国家民委请示,中央专项贴息贷款,从“八五”期间的每年4000万元增加到每年1亿元,对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必需品供应、边销茶生产加工、民族特需金银饰品管理等规定了优惠政策。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B.发展民族地区的生产与生活
C.改变少数民族生活习惯D.增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2 . 抗战歌曲·民族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形成很早。费孝通先生说,古代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但不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转变,这一转变的重要标识,就是“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发展和形成。抗战歌曲对“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传播和最终形成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九一八事变后,救亡歌曲伴随着救亡运动的蓬勃兴起而产生。淞沪抗战失败到1934年底,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转入低潮。1935年,抗日救亡歌曲再次大量涌现。

材料二

曲名歌词
《中华我中华》中华,我中华,五族为一....五千年光荣史,灿烂文化我能夸,万岁我中华。
《伟大的中华》聪明优越,四万万五千万炎黄之胄;秉耀辉煌,历史五千载文明悠久。
《民族至上》要发扬大无畏的精神,保卫民族万世无疆!
《上前线》你是黄帝的子孙,我也是中华的裔胄,锦绣的河山,怎能任敌骑践踏?祖先的遗产,怎能在我们手里葬送!
《保卫卢沟桥》敌人从那里来,把他打回那里去!中华民族是一个铁的集体,我们不能失去一寸土地!士兵战死,有百姓来抵,丈夫战死,有妻子来抵!

材料三   贵州松桃县曾组织师生在街头进行抗日演讲,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以唤醒苗族、土家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的抗日热情。丰子恺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曹聚仁描述道:“一个英国人在北戴河初闻此歌,为之感动流泪;一个日本的文化人,在上海街头听了不觉心神震动;这歌曲曾流传于印度河上,也曾洋溢于旧金山的一角。”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论述“中华民族”包含三个基本涵义: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已形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离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共识和根本遵循,坚持这一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郑大华《论抗战歌曲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族在近代的“伟大转变”。1935年发生的重大史事推动了抗日救亡歌曲大量涌现,请结合所学列举。
(2)根据材料二、概述抗战救亡歌曲书写的中华民族形象。
(3)阅读材料三,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对“中华民族”观念的传播和形成起过的重要促进作用。指出中共十九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坚持“基本共识”的新内容及其意义。
2023-11-12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简答题 | 较易(0.85) |
3 . 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10-1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知识清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4 . 1984年,________正式颁布实施。
2023-10-0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13·选必一第1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辽朝建国之初,耶律阿保机“乃自称皇帝,署中国官号”“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又制婚嫁,置官号”。辽太宗在位时大力推动农业发展,“以乌古之地水草丰美,命瓯昆石烈居之,益以海勒水之善地为农田”,随着具备各项技艺的中原人户大量迁居辽境,辽朝诸种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胡峤记载辽上京:“有邑屋市肆,交易无钱而用布。有绫锦诸工作、宦者、翰林、伎术”。辽圣宗大中祥符元年,宋使路振至中京,辽圣宗衣汉服接见,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宋使苏辙见到燕京汉人“衣服渐变存语言”“左衽今已半”。

——摘编自刘璐、张宏利《辽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

材料二   清朝边疆治理采取“因俗治边”的政策,是在充分尊重、认可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的基础上,以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与控制。入关之初,清统治者就对西北少数民族公开宣布:“一切政治,悉因其俗”,并设立机构处理少数民族的日常事务。在西宁地区,清朝设立专门办事大臣,掌管青海、硕特、辉特等部的军政大权,同时节制西宁的文武官员。在新疆地区,废除伯克官职的世袭制度,而由清政府直接任免,并制定官员品级,颁发官级印记。通过各城的大臣对各地区民政事务进行监督,对伯克的工作进行考核,并据此决定伯克的升迁等。

——摘编自贾原《清政府对西北边疆地区因俗治边政策研究》

材料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党的民族政策确立、调整和创新发展也始终围绕党和人民事业的中心工作,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呈现“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特质。

——摘编自狄鸿旭《新中国民族政策“人民中心”特质的历史演进、实践成效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朝民族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治边政策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
2023-09-03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三部分新考法专练2五史
6 . 该表所示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下列由此得出结论中,最为合理的是(     
时期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支持各民族开展反抗“三座大山”的斗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新时期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变民族地区封闭落后面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
A.民族问题是革命与建设的重要内容B.中国式道路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富裕
C.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D.各民族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当家作主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深入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宣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传授先进的生产方式,送医送药,关心少数民族同胞的民生福祉,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奠定基础。这一现象反映出(     
A.群众路线巩固民族关系B.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愿望强烈
C.人民政府重视边疆治理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逐渐完善
8 . 1949年,彭德怀在关于青海藏族民众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实行贸易自由,帮助组织消费合作社,进行等价交换,取消土司的垄断。上述主张(     
A.注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B.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C.指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向D.为民族自治提供理论指导
2023-08-28更新 | 299次组卷 | 6卷引用:选必一第1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加之宪法等成文性法律规范在内,以其内在公正之道,集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一体,对各族人民的权利保障、义务履行及社会政治利益关系、民族关系的协调等发挥了重要的规范作用。这体现了我国(     
A.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多元化B.国家治理法治化取得重要进步
C.实现了全过程的人民民主D.社会主义基层自治在不断完善
2023-08-28更新 | 626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之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堂例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动荡格局,首次实现了华夏“大一统”。汉文、景帝时,华夏族不断遭受匈奴南下侵扰,由于国力上的劣势,华夏在处理民族关系理念上仍沿袭先秦时期“华夷之辨”思想,与“夷狄”恪守华夷有别、守土安疆,凸显“夷夏”之大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多民族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的华夷观在部分知识精英的作品中发生改变,其中以西晋末年江统的《徙戎论》中的“华夷之辨”观最具代表性,但是当时的现实与江统的观念相去甚远,以匈奴、鲜卑为首的“五胡”都自认为是黄帝后裔。宋朝立国以后,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争夺政权,多个民族政权的并立使宋朝以正统自居并强调华夷有别的民族观。但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后,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并未突出夷华之别,而是将夷夏在内的中国境内所有民族都纳入版图中,并且加强了各族之间的联系,促成了华夷一统的“天下共同体”局面。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后,不断有儒家学者如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曾静等倡导反清复明,强调“夷夏之辨”的民族观;而清代统治者在思想上以“满汉一体”“天下一家”等与之抗衡,甚至公开辩论,从而在民族思想上取得主动和优势,实现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殊为不易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 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成为主流思想,并开始了以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多元建构和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一体建构。1988年,费孝通提出著名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论点,并逐渐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0年,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使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表述。“一五”计划期间,156个大型重点建设项目中有40个在民族地区,8条新建铁路干线中有5条建在民族地区或直接与民族地区相连。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实行税收、贷款利率、利差补贴等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尽快富裕起来。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摘编自李资源、张俊《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华夷观念变迁的总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认识。
2023-08-27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