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是移民构成的国家,建国初美国明确了不同民族(种族)混居、不设专门区域政策。内战后,联邦政府不惜动用军队和国民警备队来强制执行种族平等、取消隔离的法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通过三次《民权法案》,给予黑人和其他种族(民族)平等的选举权、教育权、就业权、婚姻权、公共设施使用权等。20世纪80~90年代美国英语推广组织促成了19个州宣布英语为官方语言。为应对不同民族(种族)语言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和需求,截至2001年,美国全国开设了150多种语言的课程……随着移民数量的持续上升,亨廷顿认为,盎格新教传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墨西哥移民,他们缺乏融入美国社会的兴趣且规模巨大,使美国分化成为“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

——摘编自楚树龙、李扬《美国的民族、种族政策及其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了剥削制度,实现了各族人民在分配方式、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平等。改革开放后,又制定了诸多民族政策推进各民族的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1979年,实施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计划,建设民族地区的科技队伍,推进了各民族的经济发展。1984年,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实现了法律制度和政治纲领的融合统一,为各民族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广大西部少数民族迎来了发展机遇。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指明了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向和重点。2020年年底,在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基础上,推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通过发展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使各民族精神相依、人心齐聚,以强大的凝聚力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夯实基础。

—摘编自林清新《中国共产党百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展历程•主要特征•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民族政策相比,中国民族政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我国民族政策不断发展的原因。
2 . 该表所示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下列由此得出结论中,最为合理的是(     
时期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支持各民族开展反抗“三座大山”的斗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新时期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变民族地区封闭落后面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
A.民族问题是革命与建设的重要内容B.中国式道路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富裕
C.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D.各民族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当家作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长征途经的11个省内,聚居着大量的少数民族群众……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对红军顺利前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193411月,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求“野战军今后的机动和战斗都要密切地关联着争取少数民族的问题”。1935710日,《红星报》刊发《以进攻的战斗大量消灭敌人创造川陕甘新苏区》一文,号召“我们部队中地方工作的中心应全力放在争取少数民族的支持上面,每个红色指战员都要自觉参加这个工作(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在长征期间的民族政策宣传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组织“粉笔队”“上山宣传队”,采用与少数民族群众开展“联会”“茶话会”,刷写标语、口号,印发传单、布告的形式,使少数民族群众逐渐了解并认同党的民族政策。

——摘编自张燚、黎海波《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宣传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符合国情的正确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开创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大变化。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宣传的特点及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推行的意义。
4 . 下表所示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头版中有关少数民族的报道。当时报道的这些政策和措施(     
在少数民族报道中的具体体现出现次数合计
报道体现了各民族利益分配的均衡性717
报道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2
报道了为达到各民族利益均衡而实施的政策、采取的措施3
报道了为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达到了各民族经济均衡发展而实施的政策、采取的措施5
A.说明少数民族问题是国家的工作中心B.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贯彻
C.表明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了改善D.有利于强化少数民族对新政权的认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的疆域辽阔,漠北、东北地区设行省,但基层单位仍是其传统的千户、百户。西南地区设云南行省,仍多用土官任职。这样,“岭北、甘肃、四川等边地,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西藏地区由中央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机构宣政院直辖,低级官吏可由僧侣兼任,也进行了清查户口等工作。同时,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系统,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清朝前中期,中央政府平定三藩之乱并实行了改土归流,随后收回台湾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等叛乱,在新疆地区设将军、办事大臣等,还大规模屯田、发行统一货币。在此基础上,在西藏册封宗教领袖、设驻藏大臣、加强驻军;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盟旗之间不相统属,均直属中央机构理藩院。同时,先后签订《尼布楚条约》等条约,划定了中俄大部分边界线。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做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州、县等)的自治机关,除了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一定的立法、财政等权力,以及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同时,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和消除民族歧视等工作。这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李正华、张金才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元朝和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主要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0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中明确提出,蒙古族在共同抗日的原则下,与汉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这一主张(     
A.蕴含着民族自治的思想B.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权宜之计
C.继承了三民主义的理论D.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7 . 1952年12月12日,在给西北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的复电中,毛泽东主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各民族就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足以战胜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强盛的国家。”这主要表明了(     
A.参加抗美援朝的重要目的B.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
C.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D.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
2022-09-01更新 | 1013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从2000年起,我国在14个发达省市的93所学校兴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免除贫困学生学费、住宿、伙食费,各地的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暑假都可以免费坐火车回到乌鲁木齐。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保护少数民族儿童受教育权B.实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
C.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D.尊重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
9 . 1950年6月26日,周恩来总理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水利灌溉工程,兴建轻工业工厂,帮助少数民族逐步从游牧变成定居放牧,创办干部学校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上述举措的目的是
A.提升少数民族精神文明程度B.增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
C.加速各民族间的交融与发展D.消弭边疆与内地间的发展差距
10 . 1952年,中国民族自治区的类型有如下三种:由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区;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个别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区;由几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区。这表明,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确立
B.体现出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全新局面
2021-10-24更新 | 1419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