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1978—1991年中国民族政策高频主题词的统计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主题词频数主题词频数主题词频数
民族教育14人才培养7医学教育4
民族用品供应10扶贫6民族团结5
优惠政策8科技6民族身份4
经济发展8卫生事业6民族成分4
民族地区8民族贸易6清真食品4
尊重风俗习惯7补助5对口支援4
A.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贯彻
C.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差距D.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2 . 该表所示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下列由此得出结论中,最为合理的是(     
时期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支持各民族开展反抗“三座大山”的斗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新时期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变民族地区封闭落后面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
A.民族问题是革命与建设的重要内容B.中国式道路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富裕
C.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D.各民族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当家作主
3 . 民族史观的发展总是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迟于《史记》已明确提出“各民族同祖同源”的结论,少数民族史家同样力图证明本民族与尧舜禹汤等先圣有血缘联系。魏晋南北朝、辽宋夏金元等时期,民族史观往往体现为华夷有别、夷夏之辨的一时之盛。隋唐时期,杜佑《通典》则认为“中华与夷狄同”,并客观探讨夷夏差别产生的原因。《元史·许衡传》中则对“天下一家”做出新的解释:“二小儿同父母兄弟也,或因小事物相恶骂,即咒其爷娘今死,不知彼父母亦我父母也”。

——摘编自李珍《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几个特点》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民族成立之唯一要素在“民族意识”之发现与确立,“禹躬亲其劳以集大功,遂成民族结合之枢核”,之后逐步混合“成为数千年来不可分割、不可磨灭之一大民族”。他在《新史学》中说:“历史者何?叙人种之发达与竞争而已”。因此,“民族为历史之主脑”,应该记述民族“排入”“排于人”的历史,“排入者,则能扩张本种以侵蚀他种;排于人者,则本种日以凌夷衰微。”美国史学家杜赞奇称赞他“是第一个用启蒙的叙述结构来写中国历史的历史学家”。

——摘编自王娟《梁启超民族史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白寿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在他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导论卷开篇就明确写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也包含着曾经在这块广大国土上生存、繁衍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的历史”,这是他率先提出并始终坚持的理论和原则。对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他认为:“尽管民族之间好一段、歹一段,但总而言之,是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

——摘编自王东平《白寿彝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民族史观的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并简要评价。
2023-05-02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包头铁路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初期的主要内容是民族联邦理论。此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构建了“单一制”框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最终确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由此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立足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
C.继承发展了民族联邦理论D.保障了国家统一和人民当家作主
2023-03-29更新 | 969次组卷 | 11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1953年为实现普选而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各地自报民族名称有400多个。经过民族识别工作,1954年识别38个少数民族,1964年再度识别19个,加上1965年识别的珞巴族、1979年识别的基诺族,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基本完成。新中国的民族识别(     
A.是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B.意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C.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D.有利于维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2022-12-25更新 | 1200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二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1年《关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的报告》指出,“有独立语言而尚无文字或文字不全的民族,一面着手创立文字和改革文字;一面得按自愿原则,采用汉族语文或本民族所习用的语文进行教学”。这一规定(     
A.体现了国家的统一性B.有利于文字的继承发展
C.反映出文化的民族性D.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2022-08-29更新 | 1164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我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策略:一是“内华夏而外夷狄”,也就是协调“华夷关系”;二是“因俗而治”,也就是在保证中央权威和政令统一的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的存在。这些措施表明
A.和抚夷狄是古代统治者施政要点B.历代统治者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
C.加强中央集权必然危害民族关系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历史渊源
8 . 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规定“少数民族的节日,应该受到尊重。民族节日放假办法,按照国务院规定执行”。按照此精神,上海市在1980年发布公告,同意回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开斋节”放假,并保障油、面的供应。这反映了(     
A.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习俗B.上海率先推行少数民族节日放假政策
C.各地应该优先保障少数民族过节物资D.上海改革开放推动其民族政策的转变
9 . 下表是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法律规定,这些规定
章节具体规定
第48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内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
第50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帮助本地方各民族发展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照顾本地方散居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第51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处理涉及本地方各民族的特殊问题的时候,必须与他们的代表充分协商,尊重他们的意见
第53条强调各民族权利平等保障的问题
A.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B.实现了内地和边疆共同繁荣
C.奠定了民族共治的法理基础D.提供了解决历史问题的范例
2021-12-02更新 | 1279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52年,中国民族自治区的类型有如下三种:由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区;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个别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区;由几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区。这表明,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确立
B.体现出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全新局面
2021-10-24更新 | 1419次组卷 | 28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