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史稿》记载:“乾隆四年(1739),户部议准陕西巡抚张楷奏定社仓事例:一,社长三年更换;一,春借时酌留一半,以防秋歉;一,限每年清还;一,将借户谷数姓名晓示;一,令地方官稽查交代分赔。……此后应请令州县于每年封印后,酌定借期,一面通详,一面出借,其期按耕种迟早以为先后。得旨允行。”清代社仓事例反映了(     
A.社仓的经营与运行方式近代化B.社仓官营已经进入制度化阶段
C.清代关中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D.清代赈灾和社会救济逐渐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史稿·灾异志》中关于自然灾害导致人员、牲畜伤亡的记载多如牛毛。清朝前期,发生的灾害尚能得到及时赈济;从中期开始,吃赈成为官场普遍现象,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甚至出现官员相互勾结伪造灾情吃赈的“甘肃冒赈案”。这反映出清朝当时(     
A.救灾程序出现问题B.社会危机不断加剧
C.自然灾害更加严重D.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024-05-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礼记·祭义》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养老问题非常重视。据从甘肃武威汉墓中出土《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令册》记载,西汉年满七十岁持有“王杖”者,享有种种特权,如规定王杖持有者享有比六百石官员的政治待遇。汉代诸帝都不时颁布赐“高年”者帛、米、酒、肉等的诏令,还有免除年长者家人的赋役等措施。微博认为,唐朝制定了“侍丁”制度,即留侍父母亲人的丁男,“侍丁”的选择是先尽子孙,次取近亲,享有免除赋役、暂缓行刑等待遇。宋代将起源于南北朝的“养老院”制度进一步发展推广,“居养院”“养济院”,都是官方兴办具有慈善性质的养老院。同时民间养老院也普遍兴起,出现了用个人资财建立的民间性质的养老机构。清朝除了继承前朝的各种养老措施,还多次在紫禁城举办“千叟宴”,参与宴会老人感受到了被帝王和国家尊重的无上荣光。历朝历代法律对不赡养老人、虐待遗弃老人的“不孝”行为都有明文规定,除了道德舆论的谴责,更严重的还有法律的惩戒。汉代律法规定可处“弃市”之刑,唐代律法规定可处“绞刑”,《大清律》规定要处以徒刑。

——摘编自孙津华《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实施的意义。
2022-11-0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