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皇姑屯事件后,奉系累年征战,败退关外。至1929年年初,随着东北社会经济的衰弱,以奉票为本位的金融体系难以为继。此时初掌政权的张学良,逐步寻求改革币制之道,整顿金融财政,以振衰起弊。东北当局先期发行四行联合准备库券以适应市面对现洋兑换券的需求;继而颁布奉票维持办法,试图遏制其跌落态势;而后又设法充实准备金,在大量发行新本位币的同时逐步回收奉票,以建立新的货币体系。张学良根据局势变化不断调整政策,终借中原大战之机进兵关内,促使南京方面兑现承诺,从而基本达成币制改革目标。

——摘编自徐雪晴《张学良执掌东北期间币制改革的举措与困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学良在东北进行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学良币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2023-06-27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货币既是市场中商贸活动所使用的工具,也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抓手。透过近代中国货币的演变,可以看到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一当时(指清末)世界各国都实行国家铸币,外国银元的重量成色都有一定的标准,而且制造精美,人们(中国人)乐于使用。1907年后,由于货币流通状况日益混乱,为了整顿财政,统一币制,清廷开始了币制的改革。币制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各省督抚的拒绝和有意留滞,清政府不得不靠借外债来进行改革。

——祝远娟《论清末的币制改革》

材料二美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公布了《白银法案》(1934年),操纵世界的白银市场,推动美国商品的出口。并且由于日益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和支出远远大于收入的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所以,原先的银本位制被南京国民党当局放弃,转而实行了纸币代替银元的货币改革,希望能够借此缓解国内当时经济异常困顿的局面。

——改编自姜乔乔《论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和通货膨胀》

材料三关于金圆券,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只有一点。就是它激怒了中国民众的各个方面、各个阶层,以致他们群起而攻击国民党政府。由此,你可以看到金圆券的致命一击了。

——裴斐、韦慕庭访问整理:《吴国桢口述回忆》

(注:吴国桢1946-1949年担任国民政府上海市市长。)

材料四民主政府保证持有解放区新货币的任何人民,能够随时随地以其货币换回他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重要物资;既不需要限价,也不需要抢购。新货币保护着解放区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就获得了解放区广大人民的拥护。

——薛暮桥《货币问题与货币政策》(194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两次货币改革的背景有什么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你如何理解“金圆券的致命一击”?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认识近代中国货币的演变?
2023-04-0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人民币图案发行时期、图案背景、特征对比表(部分版本)。

发行时期图案背景
新中国解放初期1元;工人和农民;50元;水车、工人和农民、压路机;l000元;耕地、 秋收,拖拉机、推车、牧马
六十年代初期1元正面:拖拉机生产,背面;放牧:5元正面;炼钢工人生产,背面:露 天机械采矿;10元正面;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背面:人民大会堂
改革开放后1元正面;侗族和瑶族人物头像,反面:长城;2元正面:维吾尔族和彝 族人物头像,反面:南海;5元正面:藏族和回族人物头像,反面:长江; 50元:第一次将工、农、知识分子三者头像并列作为主图案;100元;正反面分别用了“四伟人”头像和井冈山主峰图案的图景

——摘编自《从发行的五套人民币图案背景见证新中国之变化》


根据材料中不同时期的人民币图案背景的演变,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运用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6-02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收同轮、路、电、邮经营权”的背景下,清政府邮传部上书慈禧太后,获准成立交通银行。1914年哈尔滨交通银行开始发行印有哈尔滨地名的“国币”券,直接面对沙俄卢布及日本的金融政策。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保路运动推动交通银行的创立
B.成为官僚资本巧取豪夺的工具
C.它终结了银元的法定货币地位
D.发行“国币”券抵御经济侵略
2023-05-08更新 | 25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中国名片”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起开始发行,揭开了中国印钞造币崭新的一页。

材料一   纸币图案简表

正面背面
主币:
1元:天安门; 2元:延安宝塔山; 3元:井冈山;
5元:各民族大团结; 10元:工农像


辅币;
1角:拖拉机;2角:火车;5角:水电站
1分:汽车;2分:飞机;5分:轮船
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文字

材料二   两位设计者的口述

罗工柳:那还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中央考虑到第一套人民币大多是在解放区印制的,带有“战时货币色彩”,规格、质地不统一,栗种较多,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要设计一套高水平的货币。

周令钊:为了使新钞票彻底摒弃带有殖民色彩的图案装饰,我们与北京印钞厂的设计、雕刻人员到故宫、颐和园、云冈石窟去临摹古建筑、石雕、石刻、铜器以及长廊里的彩画中的花纹和图案……元券背面景框源自故宫的窗棂,3元券背面的边框取自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


(1)结合所学,简述第一套和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背景。
(2)第二套人民币的票面设计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治本色,体现了时代风貌、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运用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完成,过去长期影响中国经济的恶性通货膨胀已经得到控制,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推进,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良好。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发行新人民币以代替1948年发行的人民币逐渐被提上了国家财经发展的重要日程。

——摘编自姜长青《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人民币发行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1993年初欧共体宣布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成立。11月,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马约”正式付诸实施,将欧共体的经济一体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1999年元旦,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动。2002年元旦,欧元纸币和硬币发行,正式取代12个欧元区国家的本国货币,成为欧元区惟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新人民币和欧元发行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人民币和欧元的相似影响。
2023-02-1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套人民币票面图案简介

套次简介
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其票面图案基本都是奔驰的火车、远航的轮船、雄伟的工厂、辽阔的田野,或者是正在车间、田间辛勤劳作的工人和农民。
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发行,全套 11 种,其票面图案为汽车、飞机、轮船、拖拉机、火车、水电站等,鲜明地体现了工业化建设时期的时代特色。
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票面图案有:纺织车间、女拖拉机手、车床工人、炼钢工人、青年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生产劳动、人民代表步出人民大会堂以及武汉长江大桥等。
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份发行,100元券的正面是新中国四位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的侧面头像。50元券的正面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并列的头像。10 元券以下票面的正面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人物的头像,每张票面二人。
第五套人民币发行于1999年10月 1日,各面额票面的正面全部是毛泽东主席的头像,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在货币上印有国家领导人的头像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整理自汪锡鹏:《一部生动的新中国发展史——五套人民币图案中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币及其票面图案发展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任意一套人民币及其票面图案进行解读。(解读须从该套人民币发行的背景、图案内容及其意义等角度综合进行)
2023-01-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货币历史悠久。最初,人们使用珠、玉、龟、贝等充当商品交换的等价物。其中,贝的使用尤为广泛,流通时间也长。先秦时期,流通铜铸币,即刀币、布币和蚁鼻钱等。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货币定为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多用于赏赐;铜钱为下币,在社会上广为使用。西汉发行五铢钱,唐朝发行开元通宝,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明朝中叶以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明朝白银以锭为主,铸成元宝形,重量从5两到50两不等,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

——摘编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货币的演变趋势并分析货币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300多位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元黄金直接挂钩,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和美元挂钩(即“双挂钩”)。

——摘编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并分析它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货币发展有何看法。
2022-08-10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朝沿用的是秦朝的钱币,到了汉武帝时期,钱币越来越多。诸侯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民间有的人私铸钱币。还有些不法分子盗铸钱币,而货物赶不上钱币的增量,因此出现了通货膨胀。在景帝的时候,虽然朝廷镇压了七国之乱,但是诸侯国在地方上还是很有势力。而钱财是诸侯国最为重要的对抗中央的资本。汉武帝推行币制改革后,诸侯国的财政受到了中央的控制。汉武帝时期,在外面,汉朝多次同匈奴进行决战,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国库空虚,而地方上的诸侯和富豪却积累着大量金钱。汊武帝推行币制改革后,稀释了地方上的财富,使得中央在财政上得到了恢复。同时统一钱币制度,方便钱币使用。汉武帝在公元前113年颁布法令,收回了郡国的铸币权,改由中央政府铸造统一的货币。中央政府铸造的就是三官五钱和上林三官五钱,这种钱币工艺精良,铸造成本高,民间很少有私铸与盗铸的情况发生。这种钱币也为以后的朝代所借鉴。

——摘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以金银作为储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纸币化的货币制度实践,确属人类货币史上的首创。元朝历代皇帝即位后,都要对蒙古军事贵族进行大规模的赏赐,这是一种源自蒙古汗国时代的传统,窝阔台汗就常用白银赏赐臣下。蒙古贵族还利用自身权势侵占了许多元朝官营的金银矿产,导致政府的金银税收锐减,正常途径的金银储备补充来源几近断绝。13世纪阿拉伯世界白银短缺,白银价格高昂,一时间集中在蒙古贵族手中的白银经“斡脱”商人之手大量地流向国外。元朝在征服南宋后,又进行了多次海外远征,巨额军费开支,无疑导致大规模的货币超发。

——摘编自李晓《元朝纸币制度的选择、运行与崩溃》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为打破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领导各苏区银行大力开展红色金融的各项建设。1931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下发的《关于借贷暂行条例的决议》明确规定:“取消和废止一切高利贷形式的借贷,过去高利贷的契约完全宣布无效并焚毁之”。同时,召集私人股金创办合作社,使农民卖米买货不为商人剥削,而农村贮藏资本得以收集,使金融流通。国家银行采取银本位制,发行国家货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章程》明确规定:“发行纸币,至少须有十分之三之现金……为现金准备”。贷款对象主要有公营企业、合作社和劳动人民,贷款用途只限于生产,不贷款用于纯消费。

——摘编自冷泠《中央苏区红色金融的实践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纸币制度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区红色金融建设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