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唐代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A.人丁税被彻底废除B.税收时间从不固定到固定
C.小农经济迅速发展D.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2 . 《后唐书·”食货志》记载:“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材料反映的是
A.两税法实施的弊端B.均田制带来的危害性
C.租庸调推行的背景D.两税法实行的必要性
3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趋势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D.消除阶级对立关系
2021-02-07更新 | 222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两税之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此赋税制度的实施
A.推动了租庸调制继续实行B.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加重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杜绝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2021-01-26更新 | 373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政权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的趋势。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的标志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一条鞭法
6 . 唐代实行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作为国家的赋税征收方式。两税法“不以丁身为本,惟以资产为宗”。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打击了地方藩镇的势力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7 .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政策
A.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
C.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D.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
8 . 均田制下,“成丁而授,丁老而退,不听卖易”。唐代中叶实行两税法后,“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这说明两税法实施后
A.国家对土地交易的态度改变B.土地的经营方式更加多元化
C.土地兼并现象明显得到抑制D.主要依靠政治权力占有土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

——摘编自《资治通鉴》卷226唐德宗建中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两税法实施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