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780年唐朝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实施
A.使税制更加紊乱B.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
C.减少了财政收入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2020-11-11更新 | 664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林业管理局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2 . 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庸调制。
2020-11-1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这项改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即“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这项改革指的是
A.租调制B.两税法C.租庸调制D.均田制
4 . 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对于国家财富看法是“财富的来源不在于小农而在于豪强,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宋代
A.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B.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C.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D.“田宅无定主”成为常态
5 . 以下是唐朝纳税户数和赋税收入表,对表中材料解读正确、全面的是(  )
年份纳税户数中央赋税收入
大历十四年
(779年)
120万户1200万贯
(包括盐利)
建中元年
(780年)
310万户1350万贯
(不包括盐利)

A.由于人口大幅增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
B.封建政府腐败,虽人口大幅增长,但中央赋税收入增长有限
C.地主阶级腐朽,地主官僚任意增加税额
D.纳税面扩大,虽税额、税种不增加,但国家收入增加
6 . 汉武帝实施严密的编户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入户籍。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经济的发展B.增加国家税收
C.打击土地兼并D.消除割据基础
7 . 唐初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男子不去服徭役可以纳绢或布代替。这一做法
A.增加了农民的负担B.加剧了社会矛盾
C.有利于农业的发展D.引发了土地兼并
8 . 取消租佣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这一赋税制度指的是实行
A.两税法B.租佣调制C.租调制D.纳庸代役
10 . 唐朝规定受田的农民要向国家缴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调”;为国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庸”。这一规定
A.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
C.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D.表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2020-09-24更新 | 1060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