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万历年间,逐渐“废黄册”,“专用鱼鳞图册”。清初,黄册已经极为罕见,而鱼鳞图册仍在通行,并且不断重新编制。由此可见当时
A.赋役征收由人户转向田地的趋势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减弱
C.政府关注的重点由田地转向户籍D.政府财政困难得到根本解决
2 . 清初的赋税因袭明朝的一条鞭法,地有地税银,丁有丁税银。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办法推广全国,把康熙皇帝五十六年固定下来的丁银额共计335余万两,全部摊丁入亩,与田赋一起征收。这一规定
A.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确立以各有土地多寡收税的标准
C.改变了白银原有货币属性D.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人口增殖作用
3 . 【近现代海关制度的沿革】

材料一   江汉关因汉口开埠而设立,是武汉在近代中国经济史上占据显要角色的身份标识。其设立引入了沿海外贸口岸的贸易制度,极大改善了中外贸易的营商环境。以直接出口而言,1880年—1888年的贸易总值为5532万海关两,超过同时期的牛庄、天津、烟台、厦门等商埠,此后发展更为迅速,1899年,其贸易净值达9088万海关两,对外进出口贸易的规模达到历史的峰值,仅次于上海。

——摘编自周德钓、蔡萌《江汉关:作为武汉城市文化意象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它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

——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江汉关设置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制度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2022-04-02更新 | 248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练测2
4 . 在吐鲁番发现的大量唐代户籍资料,格式与内地一致。下表为开元四年(716年)西州柳中县高宁乡江义宣一户的户籍残卷摘编:
户主   江义宣       年二十二岁   白丁   亲侍   下中户   课户不输
母张                    年四十一岁   丁寡
弟义珍                 年十五岁       小男
妹寿持                 年十五岁       小女
叔母俎渠             年五十七岁   丁寡   笃疾   两目盲
应受田九十一亩   一十三亩八十步已受   七十七亩半四十步未受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
①均田制在边疆地区得到推行   ②开元时期依然存在贫困现象
③开元年间,官府授田严重不足   ④两税法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是古代我国县级政区分等标准表(节选)。据表可得出我国古代
古代我国县级政区分等标准表
秦汉大县万户以上小县万户以下
北周一等(7000户以上)二等(1500户以上)三等(1000户以上)四等(500户以上)
唐(开元)上等(6000户以上)中等(3000户以上)中下等(3千户下)下等(1000户以下)
宋代望县(4000户以上)上县(2000户以上)中县(1000户以上)下县(1000户以下)
明代上县(粮10万石以下)中县(粮6万石以下)下县(粮3万石以下)

A.中央对基层管理存在“困惑”B.政府对人口的控制逐渐松弛
C.呈现县域面积不断减小的趋势D.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基层管理
6 . 1980年,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4元。同年,全国人大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住满一年的个人和虽然不在中国境内居住但是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起征点确定为每月或每次800元。该法的实行
A.解决了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异问题
B.明确了外国来华工作人员的纳税义务
C.反映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普遍拉大
D.表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2022-03-16更新 | 1214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7 . 宋神宗时期,实行以钱代役的政策,对乡村户和城市的坊郭户均征收役钱,商税也由城市向农村拓展。这反映了当时
A.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实现B.重农抑商政策逐渐瓦解
C.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赋税制度货币化的完成
2022-03-10更新 | 510次组卷 | 8卷引用:选必一第1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为唐宋时期地税纳税截止时间表。据此可知,这一变化客观上
朝代
纳税截止时间
唐代“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
宋代
黄淮地区“夏税”八月五日,“秋税”十一月十五日
南方地区“夏税”七月十五日,“秋税”十二月十五日
A.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B.减轻了农户的额外负担
C.拉大了南北方经济差距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9 . 如表为历史文献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依附民的部分记载。当时大量农民依附的意图在于
文献记载内容
《隋书·食货志》(东晋)都下人多为诸王公贵人左右、佃客、典计、衣食客之类,皆无课役
《南史·齐东昏侯纪》凡属名(依附民)多不合役,止避小小假,并是役荫之家
《魏书·食货志》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

A.逃避封建剥削B.取得合法身份地位
C.获得主人荫庇D.得到免役政治特权
2022-03-05更新 | 75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后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1798年英法战争时,英国为筹措战争经费,开征临时性质的综合所得税,但未能实现。1803年对拿破仑军队开战时,制定新的所得税法,1815年废止。1842年英国再度引入个人所得税,因遭到民众反对而时兴时废,直到1874年才成为固定税制。这一时期,西方各国也相继效仿开征个人所得税。进入20世纪,英国个人所得税仍与政府年度预算一样,需要议会每年以法案来确立。

——摘编自张艳霞、王方东《西方个人所得税法的起源及其发展》

材料二   1911年,为应对日趋恶化的财政状况,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后起草了《所得税章程》,但未能真正实施。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亦未能实施。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实行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中央政府曾多次研究个人所得税,但最终仍没有开征。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1986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初步形成三税并存的特殊格局。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全面改革个人所得税,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此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多次修订完善。

——摘编自赵仁平、杨瑞《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与功能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个人所得税法演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变迁过程,并指出其各阶段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外个人所得税法的变迁,谈谈你的认知。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