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陆续推行了一些变革措施。如齐国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这(       

A.根源于井田制的逐渐崩溃B.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C.反映土地私有制渐趋确立D.旨在瓦解旧贵族的统治
2023-06-01更新 | 557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11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如图为清代咸丰同治时期政府财政收入中田赋、关税、厘金(初为筹措军饷而在内地交通要道对过往货物额外加征的一种商税,后成为定制)构成变化情况。图中“▄”“▲”“◆”分别代表的是(     
A.关税、厘金、田赋B.田赋、关税、厘金
C.田赋、厘金、关税D.关税、田赋、厘金
2023-06-01更新 | 568次组卷 | 6卷引用:选必一第1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赋税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田租方面,汉文帝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成为西汉定制。口赋、算赋是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更赋是徭役的代替税。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材料二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据《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改革。一条鞭法的内容为:将赋役以及土贡方物等杂征皆合并为一项,一律征银,按人丁和田亩分摊;赋役额数以州县为单位,原有赋役额不准减少;赋役额由地方官直接征收。“赖行一条鞭法,无他科扰,民力不大绌"。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代以后的古代赋税制度。
2023-05-31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1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相较于对成品酒征税,对酒曲征税无疑是一种更明智的做法。通过设立“曲务”“场务”等专门管理酒曲生产运输环节的机构,唐王朝实现了对酒的垄断,这一做法(     
A.开创了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B.有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C.提高了政府治理社会的水平D.有益于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2023-05-25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1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5 . 1945年8月烟台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东海关,对其进行了一番改造:一方面强调海关工作人员的政治可靠性、积极开展“群众路线”式的缉私活动;另一方面,从军队和地方调入人员补充关税干部。这些改造措施旨在(     
A.更好地发挥人民海关的职能B.巩固壮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C.将战时经验运用于海关管理D.完善海关人才培养的制度
2023-05-22更新 | 806次组卷 | 8卷引用:第25讲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6 . 早在195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方案就曾有拟定,但直到1980年才有了新中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对此.有人解释说,当时中国个人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一定的供给制成分。据此,中国长期未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B.居民贫富差距并不明显
C.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D.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
2023-05-21更新 | 544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25讲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片面协定关税和领事报关制度等。1854年,江海关(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由外籍人士监管洋货、征收洋税的海关。1858年,中国被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任凭清政府总理大臣邀请外人“帮办税务并严查偷漏”。其后,各开放口岸先后聘任洋人开设新式海关,洋人从“帮办税务”的“客卿”,逐步成为主管海关事务的实际领导者。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形成了以外籍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此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委办或关乎总税务司利益的职务。至于总税务司以海关的名义举办的洋务活动和外交活动更不胜枚举,海关几成“业余外交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风雨兼程三千年——中国海关发展史》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签约,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国民政府用于192912月通过《海关进口税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其税率从7.5%到27.5%不等;19311月又把进订货物分为12类,最高税率提升到50%;19335月,再把最高税率提升到80%,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向来占进口商品第一位的棉纺织品,在提高进口税率后,进口量锐减;印花布在1929年以后的六七年内,进口量减少了90%。19331217日,公布倾销货物税法施行细则,并同财政部、实业部一同设立倾销货物审查委员会,调查涉嫌倾销的外国商品,规定对倾销最严重者,如布匹、煤、水泥等,实施反倾销税。

——摘编自宗玉梅、林乘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保护国货政策》

材料三   中国平均关税税率水平变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关税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政府海关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的关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2年后我国调低关税税率的原因。
2023-05-14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一第1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8 . 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纳税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其他所得。该法的出台(     
A.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B.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
C.有助于社会经济活力的释放D.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差别较大
9 .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195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这一过程(     
A.体现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B.实现了国家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推动了个人所得税正式确立D.促进了中国赋税制度首次统一
2023-05-07更新 | 35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5讲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10 . 20世纪90年代之前,各省(市)每年需向中央缴纳固定的税额,1993年,中央税收占全国税收的20%: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其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1994年以后中央税收比重提升到50%以上。上述变化(       
A.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B.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C.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D.高度强化计划经济体制
2023-03-28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5讲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