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023·海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唐后期(     
白居易《重赋》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国家定两税(指户税和地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教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旧唐书·宪宗传》元和六年(811年),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
《南郊赦文》唐文宗(809—840年)(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文宗领诏令)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
2023-11-12更新 | 818次组卷 | 13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2 .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195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这一过程(     
A.体现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B.实现了国家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推动了个人所得税正式确立D.促进了中国赋税制度首次统一
2023-05-07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汉代户籍编造的第一个程序是“自占”,即百姓向官府申报住址、丁口年龄、田地四至、产权,租税等情况。“自占”之后,官府还要“案比”,就是核实百姓户口及财产状况,如果发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受到严厉处罚。下列对这种做法目的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A.强化思想控制B.促进商品交换
C.保障国家收入D.维护地方治安
2023·浙江绍兴·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面为《里耶秦简户籍簿》图。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可以作为秦征发赋税徭役的直接史料   ②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开始于秦
③反映了秦制度设计和社会管理的严密   ④依稀可见秦文字从小篆到隶书的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4-14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康熙五十一年,颁布诏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于雍正二年为始,(直隶省)将丁银均摊地粮之内, 造册徵(征)收”。至雍正七年,全国 14 个省份陆续效仿推行。这一系列变化说明 (     
A.政府加强对户籍的管理,便于赋役征发
B.赋税由征收粮食布帛开始变为征收银两
C.资产作为征税标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D.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022·北京·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军费与财政

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2022-09-08更新 | 3197次组卷 | 24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以下变法思想按朝代排序正确的是(     
①“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
②“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③“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④“民有所犯,依法而断。”“法既豫定,民皆先知。”
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④③①②D.②③①④
8 . 在吐鲁番发现的大量唐代户籍资料,格式与内地一致。下表为开元四年(716年)西州柳中县高宁乡江义宣一户的户籍残卷摘编:
户主   江义宣       年二十二岁   白丁   亲侍   下中户   课户不输
母张                    年四十一岁   丁寡
弟义珍                 年十五岁       小男
妹寿持                 年十五岁       小女
叔母俎渠             年五十七岁   丁寡   笃疾   两目盲
应受田九十一亩   一十三亩八十步已受   七十七亩半四十步未受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
①均田制在边疆地区得到推行   ②开元时期依然存在贫困现象
③开元年间,官府授田严重不足   ④两税法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 .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令地主和有田农民呈报所有土地实际数额,并按规定缴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承认和保护。其土地载入户籍,户籍中有年纪、土地等项内容。以上措施
①推动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②加强国家对人民的有效统治
③解决了地主兼并土地的问题   ④使得国家征收赋税有了依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6-30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基石。税收制度的变化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的变革;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税收制度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化


时代制度
西周时期“谷出不过籍”,井田制下,借民力助耕公田的劳役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状况分等征税。鲁国“初税亩”,按照土地数量征收实物。此后,按土地征税的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实行。
两汉时期按亩征收土地税,数量较少;按人口征收“口赋”,即人头税,数量较多。
十六国至北朝前期战乱背景下豪强地主控制大量民户,豪强负责征集所控制民户的租调,向朝廷缴纳。
北朝至唐中朝与均田制相配套的租调役制或租庸调制。租庸调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清时期明朝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1)结合所学,从表格中任选两个变化的时段,分别分析其赋税(役)制度的变化和历史影响。
时段一:从        时期到        时期变化及其影响:
时段二:从        时期到        时期;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以来,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推出“取富济贫”的政策,构建社会福利制度和征收高额累进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推行向资本倾斜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减少对富人征税。例如,1981年美国对收入最高的公民征收的所得税可达75%,而1989年则降到33%。降低税率、削减福利成了里根政府的关键词。由于削减福利,在美国常年有4000万贫穷工人,工资极其低廉,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随时会被解雇。他们朝不保夕的处境换来了里根时期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胡连生等《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势研究》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指出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质。

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

为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实行“利改税”。企业在纳税后,自负盈亏。国有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税后利润再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是用经济手段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从1994年起,国家进行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至1997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国家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国家实行减税降费政策。2018年全年减少税费1.3万亿元。2019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一总体减税费将达到2万亿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市场预期。从长远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为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