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残卷所载的均田户受田情况。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社会管控更加严格B.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C.土地兼并日益剧烈D.赋役改革迫在眉睫
2023-11-28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汉代户籍编造的第一个程序是“自占”,即百姓向官府申报住址、丁口年龄、田地四至、产权,租税等情况。“自占”之后,官府还要“案比”,就是核实百姓户口及财产状况,如果发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受到严厉处罚。下列对这种做法目的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A.强化思想控制B.促进商品交换
C.保障国家收入D.维护地方治安
3 . 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中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盛行,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建中元年),唐德宗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主持下,对赋税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新的税制规定每年分春秋两季征收,被称为“两税法”。主要内容是按“量出制入”的原则来确定总的税额,地税征粮,户税征钱,原来的租庸调也都折成铜钱并入了户税。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承认外来户和逃户,并从法律上承认客户,而不论他们是自己耕种一块土地,还是租种别人的土地,这是对原有户籍制度的一次松动。在租佃制下,佃农与地主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自吴宗国《中古社会变迁与隋唐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后期推行两税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后期推行两税法带来的影响。
2023-03-2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嘉靖时期,赋役名目繁多且赋税征收"或分时而征,或分额而征",从而使"上不胜其头绪之烦琐,下不胜其追呼之杂沓"。庞尚鹏任浙江巡按后,在余姚、平湖两县进行赋役改革试点。庞尚鹏将各种赋役统为一条,改力役为征银;又将丁户分为二等,有田之丁所缴银两适当增加,无田之丁逐渐避减,"使于均平之中,曲寓存恤之意";另外,“计郡县岁货几何”,以行政费用形式按丁征收,这一改革方案奏请中央政府后得到批准,在浙江会省推行。据载。浙江赋役改革前,农民毫无种田的积极性,致"田贱难售";而改革之后,则“田贵三倍”。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高度评价庞尚鹏,称"(浙江)民至今得保有田庐妇子者,皆庞公赐也。"

——节编自《论明代中期著名经济改革家庞尚鹏》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政府在浙江推行赋役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庞尚鹏改革产生的积极作用。
2023-02-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唐中后期到北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税收数量折线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唐宋土地政策渐趋宽松B.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社会动荡影响农业发展
6 . 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022-07-23更新 | 1962次组卷 | 34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财税体制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北宋前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原则上一切财赋都属于中央。但实际上国家财赋分为以两税收入为主的直属中央的“上供”部分,和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于地方的“留州”部分,自北宋中期起,由于中央征调频度的持续增长与地方开支的扩大,加之中央收缴原属州县的大部分盐茶之利,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至南宋更趋困窘。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州县巧立名目,新增税费,赋敛于民。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

——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

材料二 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以“起运”“存留”的方式,将征收的钱粮按比例划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至此,财权下移。其后,“无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榷悉归地方督抚”。1906年清廷改户部为度支部,旨在“综理全国财政”。1909年初,清廷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在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以统一财权,并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

——摘编自陈锋《清代中央财致与地方财政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至晚清不同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特征。
2021-10-07更新 | 2581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瓮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