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至五代时期,纳税人还没有官方统一颁发的田赋完税凭证。北宋时期,纳税人缴纳田赋后,获得官方颁发的纸质凭证,称为“户钞”。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B.实物税到货币税的转变
C.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国家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2023-10-26更新 | 50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暨玉林市一模)2024届三10月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2 . 1878年,经李鸿章奏准,上海机器织布局所产布匹,如在上海销售,免完厘税,如运销内地,仅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概免沿途厘税。这一做法(     
A.进一步阻断与世界市场联系B.加速了内地自然经济的瓦解
C.意图提升洋务企业的竞争力D.有效抵制了外来经济的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秦简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贰春乡需要向朝廷上交的岁赋为“白翰”“黑翰”“明渠鸟”“鷩鸟”等若干只,于是乡守令乡吏和刑徒进行捕捉。这说明秦朝(     
A.政府对刑徒的管理较宽松B.统治阶级生活奢靡腐化
C.对基层社会形成有力控制D.赋税征收以土特产为主
4 . 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022-07-23更新 | 1962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初政府派官员普遍丈量全国土地,并在此基础上绘制鱼鳞图册(地籍档案),作为征收田赋的根据。鱼鳞图册的制定
①解决了农民负担过重问题   ②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③有利于政府进行地政管理   ④清查出一些隐匿的土地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贞观十八年二月,唐太宗“幸灵口,村落逼侧,问其受田,丁三十亩”,太宗因忧授田不足便“诏雍州录尤少田者并给复,移之于宽乡”。这体现出
A.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B.国家出现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
C.统治者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政府因地制宜地推行均田制度
7 . 下图银饼出土于西安何家村,其铭文为“怀集县(今属广东)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据此可知,当时
A.均田制度走向瓦解B.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白银已成为主要货币
2021-12-24更新 | 485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春秋时期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两汉时期编户制度汉政府把百姓编入政府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人头税、田租、徭役和兵役。(租以土地计,较轻;人头税以丁计,较重)
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
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01-09更新 | 759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河池市三新学术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