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中国古代关税征收的变化情况。

朝代或时期主要表现
春秋时期“关市之征”开始出现,“关”位于国境,“市”则在国境之内。齐国管仲主张关市省征,实行低关税,且不能重复征税。晋国也实行“轻关易道”的政策。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后,实行关市重征政策。
秦代制定《关市律》规范关税、市税的征收。
汉代汉初一度免征关市税。汉武帝时期,在国内开征较重的关税,后来又在北部国境征收关税。边关既有军事防御的作用,也具有征收关税的职能。这一时期的“关”主要在北方。
唐代在广州始设市舶使,是管理对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对外国商船征收关税。
宋代在广州、明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制定“元丰广州市舶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贸专项法规,关税成为重要财源之一。
明代因日本使节争贡事件而取消市舶司。
清代前中期一度设立澳门、漳州、宁波、灵台四海关,后改为广州海关。颁布《粤海关税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海关税则,对关税的征收作了详尽的规定。

——摘编自祝凤梧《中国古代关税漫谈》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的关税”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厘金,即厘捐。近代中国的一种商业税。1853年,江北大营帮办军务大臣雷以诚采纳幕客钱江的建议,在扬州举办厘捐,分两种:一称行厘,即通过税,抽之于行商;一称坐厘,是交易税,抽之于坐商。原定税率值百抽一,百分之一为一厘,所以称厘金。厘金在最初试行的时候,本来只被视为一种临时的筹款方法,但因其效果明显,1857年起各省相继仿行,由各省的总督或巡抚主持。按征税对象厘金可分为四类:百货厘、盐厘、洋药厘和土药厘。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诸凡一切贫富人民从生到死的生活用品,无一不在被征之列,具体多达几百项甚至一千多项。不仅名目日益繁多,且税率极不一致。厘金创办之初,其征收比率是1%,以后逐渐提高,多数省份的征收比率均在5%~20%之间。至1868年,全国厘金收入在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左右。

——据罗玉东《中国屋金史》

材料二   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地方实力派进一步受到抑制,国民党三届四次全会才再次作出裁撤厘金的决定。财政部据此电令全国:“对于全国厘金及厘金变名之统税、统捐特税、货物税、铁路货捐、邮包落地税及正杂各税捐中之含有厘金性质者……均应于本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一律永远废除。”在宣布实施裁厘的同时,国民政府决定实行新的统税制度。征收统税对象,主要是卷烟税和麦粉税,另外增加棉纱、火柴和水泥税。这次裁厘虽然也受到一些地方变相的抵制,但由于政府将原来属于国税的田赋划归地方,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另办营业税来抵补裁厘损失,因此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到1931年底,从前由各省厘税机关征收的厘金以及类似厘金的正杂捐税基本上得以裁撤。在中国延续了近80年的厘金制终于不复存在。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厘金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厘金制度得以废除的原因。
2023-10-2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的税收制度,从侧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同年12月又公布了《关于设立海关原则和调整全国海关机构的指示》。1951年上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相继颁布实施。第一部体现国家主权的海关法和海关进出口税则的颁布实施表明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中国海关主权完全收回。从此以后,近代以来我国落入西方列强之手的海关正式回到了人民手中,这为我国开展对外贸易和维护海洋权益创造了良好条件。

——摘编自魏青松《中国共产党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研究》

材料二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首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有6000多万税改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2018101日个人所得税改革启动以来的首个申报期运行平稳,10月份发放的工资薪金所得和个体工商户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已完成申报。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司长罗天舒介绍,10月领取工资薪金所得在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减税幅度都超过50%,占税改前纳税人总数的96.1%.减税金额达224亿元,占当月总减税规模的70.9%

——摘编自吴秋余《个税改革首月减税316亿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关税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代以来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先秦时期,在《周礼》中就有关于“夫、家之征”的“人头税”的记载。秦汉时期,人头税制度的内涵愈加丰富,其实施措施也更加具体。唐代两税法的实施使得按照人丁课税的人头税变为按照资产课税的货币人头税。宋代承袭了五代十国的人头税。“拨钉钱”“渠伊钱”等杂苛已不多见,在宋金与辽国大战之中,仅对该出力役的人征收“免夫钱”,王安石变法让徭役成为货真价实的货币人头税。清代“摊丁入亩”制度的实施,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的人头税制度,使无地农民的税收负担得以减轻,削弱了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但并没有让人民负担的差役完全消失。

——摘编自罗柳依《中国古代人头税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头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废除人头税的积极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政知事,一场旨在“变风俗、立法度”的变法逐步开始。根据年景收成的变化,政府低价买进需要的物资,由转运使高价卖出国积的物资。颁布市易法,政府操控市场,平价收购市场一时积压的物资,短缺时再卖出。贷款给商贩,赊销某些货物,按约定时期偿还本金加利息,抑制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施行农田水利法旨在鼓励开垦废田、兴修水利。免役法的核心内容是,免除差役户,按照民户等级征收钱粮,官府再拿征收来的钱雇入当差服役。这是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雏形。实行保甲法,寓兵于农;实行军器监法,改良武器;实行保马法,改善军马供应。明确《论语》《孟子》在科举考试中的正统地位,废除诗赋;确定上述经义的评判标准。颁布《三经新义》,成为经义考试的基本内容和标准答案。

王安石志在弘扬夏商周三代以来的王道,务求先安内以富民富国,君臣并不完全相遇等,导致了熙宁变法并没有完全按照计划实施。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卒,哲宗年幼高太后听政,她启用了保守派司马光、吕公著等旧臣,司马光当政后,新法悉数被废除。

——摘编自李琴《再论熙宁变法中的王安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2023-04-19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90—2000年,农民税费负担总额增长了2.9倍,农民人均负担增长了3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弃耕撂荒问题突出。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包产到户的发源地——安徽省展开了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三个取消、一个逐步、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即取消城乡统筹、农村教育集资和屠宰税,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安徽农村税费试点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配套改革和农村社会稳定,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税费改革提供了经验。2002年3月,中央又确定在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16个省和自治区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5年底有28个省(区、市)及河北、山东、云南三省的210个县(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2006年1月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

——摘编自马晓河等《农村改革40年: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事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村税费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村税费改革的意义。
22-23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关之设,自五口通商始。”《江宁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后清政府又与美、法两国签订了《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道光二十六年,松江太仓一带“洋布盛行,价当梭布,而宽则三倍。是以布市削减,而皆不偿本。商贾不行,生计路绌。”

——摘编自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二   为巩固政权和扩大财政收入,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一系列以收回关税主权为中心的改订新约、整顿海关行政的对外活动。但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政策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明:“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

——摘自滕淑娜,李明慧《失去与收复:近代中国关税主权变迁探析》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西方列强依据不平等条约强化关税协定的重要特权,分析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南京国民政府为“收回关税主权”的对外活动并指出其局限性,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外交方针和税法层面的相关举措。
2022-12-01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练)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仅以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实行国营企业上缴利润的制度。1983年,全国推行第一步“利改税”,规定自198361日起对全国大部分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第一步“利改税”办法规定,对国管大中型企业征收55%的所得税。税后利润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递增包干、固定比例上缴征收调节税、定额上交等办法,1984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对国营大中型企业缴纳了55%的所得税后的利润统一开征调节税,把国家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完全作为税收关系国定下来。国务院于198491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和(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对第二步“利改税”的内容作了具体规定。

——摘编自湛忠灿《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税收体制及税负变化》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说明中国税制改革的特点并谈谈中国税制改革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地课和盐铁等专卖收入为主,并不计算海关征收的“区区税银”,仅把开海贸易作为天朝“怀柔远人”的一种恩赐,所以关税正额定得比较低。1757年,乾隆帝将西洋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仅限定于广州一口,由粤海关负责广州的对外贸易和征收进出口关税。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方在香港公布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规定中英双方议定税率时,以粤海关原有的正额税率为参照基础,但实际上正额税率极低,粤海关在征税过程中,除了正额税收,尚有行用、规礼、羡耗等杂项征额,且征收比例较高。新税则把此类征项一律摒弃,因此,新税则所议定的进出口税率比原来的正额税率有所提高,但比原实征税率则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蔡晓龙《对近代第一个海关税则的一点新认识》

材料二   19501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必须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19515月,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52.9%。

——摘编自张忆良《中国进出口关税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乾隆年间与道光年间关税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晚清关税政策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关税政策的特点及其实施的意义。
2022-11-25更新 | 129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