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唐宋税收与货币情况比较。这折射出宋朝熙宁时期(     )

户数(万户)平均亩数(亿亩)岁入粟岁入布绢绵税钱(万贯)间接税(万贯)估算总计(万贯)
实物(万石)折算额(万贯)实物(万匹)折算额(万贯)
天宝年间8906.442500800270013502002170
熙宁十年1424.54.62-6.66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7
A.农民负担日益沉重B.货币地租的盛行
C.土地兼并现象突出D.商品经济的发展
2 .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下列选项描述了一这变化的是
A.“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B.“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C.“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D.“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3 . 晚唐780年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特点是“舍人税地”,依据土地资源而不是人口去征税。宋朝至清朝基本继承了这一财税思想,从法律上确认和保护土地所有权,把征税重点放在土地上。唐朝以后经济政策的调整
A.遏制了土地兼并的蔓延与发展B.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C.保护了小农经济的成长与壮大D.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2021-11-01更新 | 974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蠡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汉文景时期,朝廷以田地产量的三十分之一向自耕农征收赋税,然而佃农向地主缴纳的地租往往超过田地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一状况导致当时
A.中央政府财政入不敷出B.重农抑商政策的颁行
C.朝廷严惩豪强兼并行为D.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2021-04-01更新 | 726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隋朝不仅实行“大索貌阅法”,即依据年龄和体态相貌核查户口,还实施了“输籍之法”,以划分户等并制定纳税标准。这些做法(     
A.阻碍了小农经济有序发展B.加剧了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C.旨在控制人口并稳定财政D.反映了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2022-10-09更新 | 60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材料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朝由盛唐进入中唐。战争顿繁户籍制度遭到破坏,”民富者多丁,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唐德宗建中元年推行杨炎创立的两税法,两税法不以人丁为本,而以资产为差,资产多者税重、原来不承担租赁庸调义务的不课户一律纳税,实现了部分摊丁入亩。开征盐税、茶税、酒税、矿产税、工商管理税和交易税这五种工商税,这些税收在德宗建中年间在平定藩镇之乱的关键时刻起到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新的财政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改革财政经济管理体制形成了财政三司领导下的地方理院制,负责对地方财政税收的监督检查工作,确立了“上供、送使、留州”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但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制约了财政经济改革的作用。

——摘编自刘太祥《试论中唐财政经济改革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唐财政税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唐财政税收改革的影响。
7 . 明朝中后期,赣南、苏松、浙江等南方地区率先推行类似一条鞭法的改革,效果很好。而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中,也是南方比较顺利,北方遭遇到巨大阻力。一条鞭法在南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南方(     
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C.商品经济相对发达D.土地兼并异常严重
8 . 定额租始于唐宋时期,清代时在江南地区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租佃形式。在定额租下,地主阶级的经营权甚至部分所有权向佃农转移,这成为宋以后封建租佃制最重要和最本质的进步。宋以后定额租的发展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抑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导致土地兼并不断加剧D.促使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2021-03-02更新 | 996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川绵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梵志《贫穷田舍汉》:“贫穷田舍汉,..今世作夫妻。妇即客舂捣,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里正催庸调,村头共相催。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租调无处出,还需里正倍(赔)。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灾。如此硬穷汉,村村- -两枚。”“贫穷田舍汉”生活的朝代(     
A.西汉B.北魏C.唐朝D.明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资治通鉴》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上述材料反映出(     
A.征税的主要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B.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D.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生产时间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