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1 . 问题探究:搜集资料,了解取消农业税的意义。
2023-10-18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1970年陕西何家村出土了22枚银饼,据其中几枚上的文字“怀集县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家称之为“关中怀集县的庸调银饼”。对此发现,合理的推测是( )

关中怀集县的庸调银饼
A.银两是当时流通的主要货币B.租庸调征收的实物具有多样性
C.租庸调制度在开元年间已崩溃D.关中地区当时以产银著称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适中(0.65) |
3 . 隋唐时期
(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征派力役。
(2)唐朝前期:实行______
①内容: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______
②基础: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3)唐朝中期以后:实行______
①原因:唐朝中期,______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②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______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2023-10-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4 . 个税起征点的变迁呈现什么趋势,说明了什么?
2023-10-1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的颁布有何意义?
(2)为什么1985年中国要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2023-10-1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6 . 唐初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唐德宗以后改为“两税法”,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以粮纳税,后者以钱纳税
B.前者四季都征,后者夏秋两收
C.前者以地为准,后者以人为准
D.前者与授田相配合,后者仅征税不授田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7 . 【思考】【历史纵横】赫德长期把持海关大权有何消极影响?
2023-10-1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8 . 明清时期
明朝
前期
(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2)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明朝
后期
(一条
鞭法)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与_____流通量的增加
(2)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3)意义: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清朝
前期
(摊丁
入亩)
(1)过程: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_____,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 “摊丁入亩”
(2)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2023-10-1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知识清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9 . 结合书本说明个人所得税的建立过程,思考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2023-10-1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10 . 秦汉时期
田赋(1)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_____
(2)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人头税(1)秦朝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
(2)汉朝人头税分口赋、_____,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徭役秦汉徭役分为更卒、正卒、戍卒
2023-10-1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知识清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