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从唐中后期的“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对材料中“实质”的合理解释是    1    
A.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弛
B.封建社会农民不再是税收主要承担者
C.封建经济中工商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
D.封建社会晚期改革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2 . 下面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部分关税削减情况表,据此可知(     
起始时间覆盖关税条目关税税率
2003年7月全部WTO最惠国关税税率
2003年10月中泰全部果蔬关税降至0
2005年全部对所有成员开始削减关税
2006年农产品关税降至0
2015年除部分敏感产品外的其他产品关税降至0
A.中国执行世贸税率标准B.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
C.东盟是中国重要的盟友D.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2023-08-15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下图秦简户籍簿中记载:“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秦朝户籍制度是征发赋役的依据B.文中大、小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
C.这户人家一共有四口人D.这户人家共有三个女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所示是小豫同学为探究学习而收集到的春秋时期的相关史料。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春秋时期(     
鲁宣公十五年
(前594年)
鲁国实行“初税亩”,即国家根据土地面积向田主征收一定的实物税
楚康王十二年
(公元前548年)
楚国整顿田制和军赋,“量入修赋,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卒、甲橘之数”,即根据收获量的多少征集军赋
鲁昭公四年
(公元前538年)
郑国“作丘赋”,即按田亩征发军赋,每丘(征发单位)征马一匹、牛三头
A.土地所有制变化B.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C.诸侯国纷纷增税D.变法运动成为时代潮流
2023-07-08更新 | 6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表。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府因素是
时间耕地面积人口
明初洪武年间8.5亿亩6600余万
清前期(乾隆年间)10亿亩4.1亿

A.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B.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D.推丁入亩使百姓不再隐藏人口
6 .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汉代虽大大下降,但人头税依然很重。后来曹魏按田亩征田租,西晋按户等征户调,北魏到唐前朝在均田制下按丁夫征租调,到唐中期开始实行的两税法。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调整
A.以稳定社会秩序为首要目的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C.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D.使赋税负担渐趋公平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唐德宗建中元年,鉴于租庸调税制极为严重的弊端,实施了两税法改革。两税法实施之前的租庸调,往往较为混乱,征税时间过长,效率很低。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不管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在当地拥有田产,就必须按照田产的多寡来缴纳田赋。而且两税法是以钱计税,然后再换算成实物来缴纳,开了以货币计税的历史先河。

——摘编自梁盼《唐代的税制改革》

史料二   五代以来,以衙前(宋代职役之一)主管物之供给或运输……(其他差役)各以乡户等第差充。民不胜其苦,而衙前为尤甚。今听免役,据家赀高下出钱,由官雇役。单丁、女户原无役者,概输钱,谓之“助役”。……一面便民,而一面亦借助役钱增岁收。……反对者谓“上户则便,下户实难”,语非无理。又于额用已足外,复增取二分谓之“宽剩”,则下户、单丁、女户更困。

——钱穆《国史大纲》

史料三   张居正(15251582年)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把田赋、原先按户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与以前税制的不同之处。简析实施两税法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指出王安石改革差役法的主要手段及其结果。
(3)根据史料三,概括“一条鞭法”改革的特点。
9 . 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2022-05-30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2024-03-02更新 | 67次组卷 | 37卷引用: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中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