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下图是我国某一税收制度的演变图。由此可推知,该税收制度的这一改变
A.利于政府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为唐末藩镇割据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
C.利于缓解社会上土地兼并的现象
D.为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供了制度保障
2 . 西汉中期以后,因破产而卖身为奴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附著于主人户籍之下,不计入家内人口和官府户口数,也不承担赋税徭役。大量平民卖身为奴
A.改变农村人口结构B.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C.影响国家财政收入D.催生新的依附关系
2022-06-02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明代赋役改革体现了货币税取代实物税、徭役以银代役、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化三大进步趋向,清代则在此基础上彻底废止了人头税。据此可知,明清赋役改革
A.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社会地位B.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顺应了社会经济转型的要求D.消除了人口隐匿现象
2022-04-10更新 | 27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 唐朝规定受田的农民要向国家缴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调”;为国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庸”。这一规定
A.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
C.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D.表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2020-09-24更新 | 106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5 . 某朝颁布的新法规定: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关于此新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施始于雍正帝时期B.标志着人头税被彻底废除
C.农民可以出银两代役D.是白银流通量减少的产物
2022-06-07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 如图是中国个税起征点的变化趋势图。这反映了我国
A.贫富差距逐渐消除B.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
C.对外贸易不断发展D.公民纳税意识的增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税收法令和举措

时间税收法令和举措
19491124日至129召开第一次全国税务会议,草拟了《全国税收实施要则》和《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草案)》,废除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苛捐杂税,确定了新中国全国范因内的14种税收种类
1950130颁布《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并附发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及工商业税、货物税等暂行条例。在清理旧税制的基础之上,建立一套以多税种、多次征收为特征的复合税制
19504公布实施了《契税暂行条例》
19507对税收政策作出了进一步的调整,主要内容就是兼并税种,将货物税原定1136个征税品目简并为358个品目,印花税由原定的30个税目简并为25个。同时,把盐税、所得税、货物税和城市房地产税的某些税率调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施行
19509《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开始施行

——摘编自黄俊涛强甜甜《72年七次改革,我国税收制度的时代变迁(1949~202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税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税收改革。
2022-05-31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计是地方官府向上级机构汇报工作的年度性活动,成为上级官府掌握下级治绩的重要渠道,与官员考课黜陟有直接联系,亦成为赋税征收、钱物与人员调发的基本依据。这一制度的长期运行,为维持帝国的有效运转提供了保证。西汉时期,除汉武帝曾四次亲自受计外,并无皇帝受计与召见计吏的惯例。朝廷的主计机构是丞相与御史府,上计结束离京前,丞相召见计吏,并遣记室掾史宣读敕文。皇帝若要向计吏问询或传达自己的想法,均要通过丞相、御史大夫或身边的近臣来实现。东汉光武帝时起,计吏到京后,在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参加次年正月旦的朝贺大典,受皇帝的接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明帝时还要在朝贺之后参加明堂祭祀与上陵礼,上陵礼毕,才离京。计吏面见皇帝应对提问之外,还有可能被授予官职,通常是郎官——皇帝的侍从。部分计吏还要负责转呈刺史的奏事。

——摘编自侯旭东《丞相、皇帝与郡国计吏:两汉上计制度变迁探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计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汉上计制度的差异。
2022-06-04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多少和土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初税亩”,规定按土地田亩面积实数征税。
西汉汉初,田租为十五税一,统治者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耕,或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
初唐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实行租庸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替,叫做“庸”。
宋朝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户,收取免钱役,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明朝“一条鞭法”,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
清朝雍正实行“摊丁入亩”,把替代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废除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至少两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18更新 | 179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后案)
10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除2018年 10月1日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外,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A.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B.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
D.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020-09-23更新 | 811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