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下面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部分关税削减情况表,据此可知(     
起始时间覆盖关税条目关税税率
2003年7月全部WTO最惠国关税税率
2003年10月中泰全部果蔬关税降至0
2005年全部对所有成员开始削减关税
2006年农产品关税降至0
2015年除部分敏感产品外的其他产品关税降至0
A.中国执行世贸税率标准B.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
C.东盟是中国重要的盟友D.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2023-08-15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宋代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北宋初,客户占总人口40%,到1072年,客户比例下降到30%。这一现象(     
A.抑制租佃关系发展B.导致政府户籍管理失控
C.增加国家赋税收入D.反映庄园奴隶制的发展
2023-07-30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唐朝前期农民家庭主要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体,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家庭。下表所示为唐朝敦煌地区家庭结构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类型
比例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合计
(公元701~769年)户数(万户)471391483
百分比(%)56.615.710.417.3100
(公元820~876年)户数(万户)3612223
百分比(%)132651.29.8100
A.赋税制度的改革B.户籍管理严格
C.均田制度的实行D.政治局势安定
2023-07-13更新 | 4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4 . 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人的一种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

——摘编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各地以州县为单位,依据新近清查的土地数额,将原来额定田赋、力役、贡办等应承担的赋役,除了苏、松、常、嘉、湖地区供应京师食用的白粮以外,一概折合为白银,官收官解…明中叶以后的赋役体制变动趋势在清代继续发展。经过康熙朝60余年的恢复与发展,清朝自1712年起,实行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的政策,以全国丁银额数字最高的1711年为准征收丁役(折银征收,即“丁银”),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计算丁役。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

——摘编自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至清中叶农业税制改革的主要影响。
2023-07-11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所示是小豫同学为探究学习而收集到的春秋时期的相关史料。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春秋时期(     
鲁宣公十五年
(前594年)
鲁国实行“初税亩”,即国家根据土地面积向田主征收一定的实物税
楚康王十二年
(公元前548年)
楚国整顿田制和军赋,“量入修赋,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卒、甲橘之数”,即根据收获量的多少征集军赋
鲁昭公四年
(公元前538年)
郑国“作丘赋”,即按田亩征发军赋,每丘(征发单位)征马一匹、牛三头
A.土地所有制变化B.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C.诸侯国纷纷增税D.变法运动成为时代潮流
2023-07-08更新 | 6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03-08更新 | 146次组卷 | 100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7 . 对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变迁图”的理解准确的有(     

①个税起征点的变迁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计划经济时代收入差距小没有征收的必要
③对调节个人收入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④起征点的不断提高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3-01-06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从唐中后期的“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对材料中“实质”的合理解释是    1    
A.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弛
B.封建社会农民不再是税收主要承担者
C.封建经济中工商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
D.封建社会晚期改革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9 .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收回关税自主权B.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与实现
C.关税自主极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D.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了绝对胜利
2022-11-01更新 | 334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10 . 秦——清赋役制度
朝代制度发展趋势
田赋(收泰半之赋2/3)、人头税、徭役1.征收标准:人丁为主到财产为主
(以两税法为标志)
2.赋役形式:劳役地租为主到实物为主再到货币为主(以租庸调制、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
3.征收种类:繁杂到简单
(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4.征收时间:不定时到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________________减少田赋、人头税、徭役、财产税
隋朝租调制
唐朝初期____________________: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以庸代役保证农民 生产时间,促进农业发展和隋唐的强盛。
晚期两税法(夏秋两次征收)
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元  租庸调(北)、两税法(南)、科差
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摊丁入亩:____________ 彻底废除

2022-09-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导学案)-导学案(选必1)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