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03-08更新 | 146次组卷 | 100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从唐中后期的“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对材料中“实质”的合理解释是    1    
A.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弛
B.封建社会农民不再是税收主要承担者
C.封建经济中工商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
D.封建社会晚期改革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3 .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收回关税自主权B.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与实现
C.关税自主极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D.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了绝对胜利
2022-11-01更新 | 334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4 . 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评论:“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该评论主要想表达(     
A.分夏秋两次征税从而简化了税收名目B.扩大收税对象以增加财政收入
C.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有利于农民人身自由D.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022-08-27更新 | 1772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5 . 某朝颁布的新法规定: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关于此新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施始于雍正帝时期B.标志着人头税被彻底废除
C.农民可以出银两代役D.是白银流通量减少的产物
2022-06-07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计是地方官府向上级机构汇报工作的年度性活动,成为上级官府掌握下级治绩的重要渠道,与官员考课黜陟有直接联系,亦成为赋税征收、钱物与人员调发的基本依据。这一制度的长期运行,为维持帝国的有效运转提供了保证。西汉时期,除汉武帝曾四次亲自受计外,并无皇帝受计与召见计吏的惯例。朝廷的主计机构是丞相与御史府,上计结束离京前,丞相召见计吏,并遣记室掾史宣读敕文。皇帝若要向计吏问询或传达自己的想法,均要通过丞相、御史大夫或身边的近臣来实现。东汉光武帝时起,计吏到京后,在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参加次年正月旦的朝贺大典,受皇帝的接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明帝时还要在朝贺之后参加明堂祭祀与上陵礼,上陵礼毕,才离京。计吏面见皇帝应对提问之外,还有可能被授予官职,通常是郎官——皇帝的侍从。部分计吏还要负责转呈刺史的奏事。

——摘编自侯旭东《丞相、皇帝与郡国计吏:两汉上计制度变迁探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计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汉上计制度的差异。
2022-06-04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7 . 西汉中期以后,因破产而卖身为奴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附著于主人户籍之下,不计入家内人口和官府户口数,也不承担赋税徭役。大量平民卖身为奴
A.改变农村人口结构B.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C.影响国家财政收入D.催生新的依附关系
2022-06-02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税收法令和举措

时间税收法令和举措
19491124日至129召开第一次全国税务会议,草拟了《全国税收实施要则》和《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草案)》,废除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苛捐杂税,确定了新中国全国范因内的14种税收种类
1950130颁布《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并附发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及工商业税、货物税等暂行条例。在清理旧税制的基础之上,建立一套以多税种、多次征收为特征的复合税制
19504公布实施了《契税暂行条例》
19507对税收政策作出了进一步的调整,主要内容就是兼并税种,将货物税原定1136个征税品目简并为358个品目,印花税由原定的30个税目简并为25个。同时,把盐税、所得税、货物税和城市房地产税的某些税率调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施行
19509《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开始施行

——摘编自黄俊涛强甜甜《72年七次改革,我国税收制度的时代变迁(1949~202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税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税收改革。
2022-05-31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9 . 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2022-05-30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10 . 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2022-05-30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