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不征关税。《汉书》载:“(汉武帝)太初四年冬,徙弘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关吏卒食。”武帝以后,内地关税的征收范围不断扩大,且税率不断升高。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路贸易经河西走廊,直通中亚和西亚。海路贸易也兴起了,番禺是当时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在边境的进出口要道,汉代都设关管理对外贸易征税。

——摘编自祝凤梧《中国古代关税漫谈》

材料二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其手段有:一是设立通商口岸;二是降低关税。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进口关税降无可降。清政府也需要稳固的财政收入,关税是维护清政府运转和及时足额赔款的保障,因而,在经过前期关税和船钞的大幅下降之后,晚清后期,关税制度特别是关税税率、船钞等变化不大。而《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为提高清政府对巨额外债的偿付能力,西方列强主动提出将关税税率提高到“值百抽五”的水平。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关税征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关税变迁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 . 有学者指出:“一条鞭法中的田赋征银,田赋中除政府需要征收的米麦以外,其余所有实物都改为用银折纳,开始了由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这种安排也冲击了人们‘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传统理财观念,增加了商人把财富继续留在流通领域或者投入到手工业生产中的可能性。”该学者意在说明田赋征银的方式(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有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
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D.冲击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格局
3 . 唐朝前期农民家庭主要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体,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家庭。下表所示为唐朝敦煌地区家庭结构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类型
比例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合计
(公元701~769年)户数(万户)471391483
百分比(%)56.615.710.417.3100
(公元820~876年)户数(万户)3612223
百分比(%)132651.29.8100
A.赋税制度的改革B.户籍管理严格
C.均田制度的实行D.政治局势安定
2023-07-13更新 | 4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18年,我国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将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将按月计算应纳税调整为按年计算,并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量划分等级的起点和止点的区间),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这一改革(     
A.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扩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C.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D.标志着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我国某一税收制度的演变图。由此可推知,该税收制度的这一改变
A.利于政府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为唐末藩镇割据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
C.利于缓解社会上土地兼并的现象
D.为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供了制度保障
7 . 北宋熙宁五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以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这一措施
A.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B.维护了地主的权益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来源D.旨在增加政府收入
8 .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政策
A.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
C.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D.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
9 . 明代中后期推行一条鞭法,按人丁和田亩多少征银;清代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并入田赋,统一征收“地丁银”。以上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减轻农民的家庭负担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2020-03-20更新 | 276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中期出现了“态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面对这种现实,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实行了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募役法D.方田均税法
2020-01-08更新 | 462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