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材料一   一般认为,摊丁入亩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明代中后期,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浙江、广东的某些州县已有摊丁入亩的个例,其对清代的摊丁入亩有着深刻的影响。入清以后,要求摊丁入亩的舆论加强,某些地区也继续着摊丁入亩的实践,食盐钞银、匠班银的摊丁入亩也大都先期进行。这些实践活动,无疑为后来的摊丁入亩提供了范式。但摊丁入亩未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正与当时丁额未定有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施之后,要求摊丁入亩的呼声顿起。同时,康熙后期社会上仍留有地卖而丁存、税从人起的现象,赋税负担仍不合理。因此,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御史董之燧上疏指出,在明确纳税丁额后,最好的办法就是摊丁入地,并且朝廷要立法干预地卖丁留的现象。正因如此,广东于康熙五十五年开始推行摊丁入亩,也是最早实行此改革的省份。

——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研究》

材料二   1870年起,主要西方工业国家(法国、德国、美国等)都基本确立了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英镑凭借其与黄金自由兑换、自由流动的属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信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1913年),全球40%的外汇储备以英镑的形式储存。(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看做是金汇兑本位制的延续,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建立了IMF来监督国家经济政策。”其主要特征便是各国国际储备被美元完全垄断。

——摘编自王浩晨《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未来趋势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推行摊丁入亩的历史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英镑主导的货币体系有何不同。
2 . 如图为清朝咸丰年间浙江临海县一户人家门牌,门牌中关于该户成员的排序,不再以丁壮老弱为原则。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观念变化B.赋役制度改革C.商品经济发展D.外来侵略加剧
2024-03-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2024-03-02更新 | 60次组卷 | 3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赋税制度、政策,按其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②“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③“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齐佣(庸),每日三尺”
④“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③④②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所示为1870-1948年,中国历次船钞税率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     
年月类别税率(每吨)单位
1870.12≤150吨0.1
>150吨0.4
1933.03≤150吨0.15
>150吨0.65
1945.10≤100吨15
>100吨65
1947.02≤100吨150
>100吨650
1947.11≤100吨1500
>100吨6500
1948.08≤100吨15000
>100吨65000
1948.09≤100吨0.01全国
>100吨0.02
A.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B.经济结构的变动较经济发展迟缓
C.不断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D.关税征收深受国内金融状况影响
6 . 【社会发展与赋税制度】

材料一   对夏、商、西周三代的赋税制度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后发现:三代以农立国……井田制下,以地籍定户籍,土地税成为国家赋税收入的主体……自商代始,井田制出现,藉田以力,以力代赋成为新的主要的赋税征收方式……《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刘子言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费开支不小,从商代始,实行兵农合一制度。因而,赋税征收中租赋与军赋并举……赋税征课,据孟子所说均为什一税率。“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正如马克思所指的:“象亚洲那样,国家既作为土地所有者,同时,又作为主权者而同直接生产者相对立,那末,地租和赋税就会合为一体。”

——傅文《从贡、助、彻看夏、商、西周的赋税制度》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一系列方式侵入我国经济的各个角落。这一时期,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尚处于发展中,经济畸形发展,田赋仍然是赋税的主要内容,但是出现了关税、盐税等新的内容。辛亥革命的出现,给中国封建制度一个沉重的打击。北洋政府时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出现了“民族工业的春天”。商业税收也被纳入了赋税收入中,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结束了北洋政府割据的局面。政府对赋税制度做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抗战期间,大片领地沦为日寇的占领区,主权无法恢复,大量的赋税收入被侵略者掠夺。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又陷入三年的内战之争,战争给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创伤。

——赵永文《中国近代赋税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西周三代赋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赋税收入的主要构成,并分析近代赋税制度产生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两税法规定: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省去了原来“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A.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扩大了赋税征收对象
C.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降低了赋税征收成本
8 . 诏敕是皇帝于施政过程中发布的“王言政令”,是具有最高权威的下行政治公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内容
贞观初年唐太宗诏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已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天宝年间唐玄宗诏曰:“明经先试贴经,次试经义,最后试策;进士先试贴经,次试诗赋,最后试策。”
建中元年唐德宗诏曰:“诸道宜分遣黜陟使,观风俗,问疾苦。自艰辛以来,征赋名目繁杂,委黜陟使与诸道观察使、刺史,计资产作两税法。”
根据材料,以“制度创新与隋唐鼎盛”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唐朝实行的两税法:“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两税法(     
A.缓解了土地兼并和社会矛盾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继承了租庸调制的征税原则D.因税制合理受到地主阶级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03-08更新 | 135次组卷 | 100卷引用: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