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文献记载:“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该赋役制度(      )
A.沿袭了赋和役分别征收的办法B.征税标准开始从人丁转向资产
C.减轻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D.不利于该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4-04-12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是典籍记载先秦时期被征服者承担义务的变化过程。这体现了(     
时间名称内容
商代以前藩属部落贡以方物
商代强制代耕公田
什一而税,天下通行
A.国家机构治理能力提升B.原始民主传统的延续
C.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立D.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史·食货志》记载某项改革:“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这一改革(     
A.确立了实物地租的征税模式B.得益于美洲白银的大量流入
C.解决了严重的吏治腐败问题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资治通鉴》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材料中的赋税制度(     
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助推唐朝统一全国
C.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百姓负担D.将人口税彻底废除
2023-08-28更新 | 28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清圣祖实录》中关于某条税制的谕旨记载。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清圣祖是康熙帝 ②征税的主要标准开始从人丁转为财产 ③彻底废除了人头税 ④体现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有所减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3-06-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统测历史试题
6 . 《清史稿·食货志》记载:“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将丁银随地起征。”这一政策(     
A.减弱了人身束缚B.完善了租庸调制
C.遏制了土地兼并D.阻碍了商业发展
2023-03-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资治通鉴》卷226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材料所述赋税制度(     
A.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B.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加强
C.农民可以纳绢或布代役D.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8 . 文献记载一举措:“通行各省,令行摊征。凡各州县按丁多寡、地亩广狭,分为差等,每地赋一两,摊地不过二钱,使无业贫民永免催科,有业民户,亦有定额,不致多寡悬殊。”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该举措是康熙年间实行的摊丁入亩B.农民的赋役从此被彻底废除
C.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D.农民赋税负担趋向公平合理
2022-09-27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6月统测(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史料记载:“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额若干,均徭、里甲、土贡雇募加银额若干,通为一条,总征而均支之也。”上述赋役制度(       
A.缓解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B.改变了战国以来的征税标准
C.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D.彻底废除长期存在的人头税
10 . 《唐六典》记载:“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维(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维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指国家无需征发力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材料所述赋税制度(     
A.因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而推行B.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C.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D.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