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四川彭山江口沉银考古遗址发掘出了数万件文物,经确认,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有铭文的银锭计45件。其中三枚记载铭文如下。江口沉银说明(     
湖广衡州府耒阳县征完万历二十六年分艮(银)太仓银伍拾两,万历二十六年五月。
衡阳县征完崇祯十五年分轻赍艮(银)伍十两,艮(银)匠刘永。
云南布政使司解崇祯拾肆年分,新饷禳项银伍拾两,差官李光先,银匠高士俊
A.财政货币化已成为事实B.南方民间经济交流频繁
C.明朝苛捐杂税负担沉重D.四川成为漕运中心之一
2023-12-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1861年,清廷一年的关税总收入为白银496万两,只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9%。1894年,清廷的关税岁入竟达2290万两白银,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清朝续文献通考》也曾记载,“近来岁入之项,转以厘金、洋税(海关税)为大宗”。这客观上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A.对外贸易入超发生逆转B.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C.民族资本企业发展迅速D.关税主权收回进程加快
3 . 康熙年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每死一丁,经官府审定,其丁粮由族人或同甲人补足。时人记载:“额丁子孙多寡不同,或数十百丁承纳一丁;其故绝者,或一丁承一、二十丁;或无其户,势难完纳”。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     
A.“摊丁入亩”改革推行的原因B.“永不加赋”政策实施的困难
C.赋税制度改革必然加重农民负担D.康乾盛世局面下初显的统治危机
4 . 明代北京宛平知县沈榜所著的《宛署杂记》记载,沈榜刚上任的时候,宛平县财政只有50余两存银,而年财政支出却需要6 000多两。“经费”下的“子项目”有:“坛祭、宗庙、陵园、行幸、宫禁、内府、各衙门、乡试、会试、殿试、乡会试武举……”这一现象反映出明代(     
A.积贫积弱问题严重B.封建经济发展停滞
C.地方财政压力巨大D.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通典》卷二食货二记载:“北齐给授田令,仍依魏朝。每年十月普令转授成丁而授,老而退,不听卖易。”唐代中叶实行两税法后,政府规定:“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这说明两税法实施后
A.有利于古代经济结构的调整B.推动江南经济持续发展
C.国家对土地交易的态度改变D.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021-12-0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据《新唐书》记载,“(唐初)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这反映了两税法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B.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促进了均田制的稳定发展
2021-09-23更新 | 487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资治通鉴》记载,唐德宗为解决土地兼并剧烈和军费激增等问题改革赋税制度,实行“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这一政策
A.有利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B.加强政府对百姓人身控制
C.确定了以人丁为主的税制D.保证农民有充分生产时间
8 .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
9 . 《新唐书》记载:“(杨)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这些规定
A.必然加重小农经济自耕农的经济负担B.客观上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有利于消除不同民族间经济发展差异D.通过税收货币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             
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刑罚严酷          
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