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文字中“租”“税”从“禾”,“庸”字同“佣”,指承担劳动的人,“调”则指以家庭为单位征收,“捐”则可以自由献纳。这些不能用来佐证
A.中国劳动人民承担沉重的赋役B.赋税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手段
C.农业税为国家最重要税收来源D.古代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 . 自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起,在台湾岛、四川多山地区、广西农村、湖南贵州交界、闽粤山区等地,频繁发生当地土著居民和流入迁徙民众(客民)的乡村宗族械斗,有些械斗甚至发展成反抗官府的大规模起义。这反映了当时
A.人口增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B.中央集权强化激化官民矛盾
C.土地兼并引发民众强烈不满D.经济重心南移诱发资源争夺
3 . 唐初的户籍制度有编户(良民)非编户(贱民)之分,贱民附籍于主家,可以像货物一样交易。中唐以后户籍已不再区分良民、贱民,均为国家编户齐民,这变化反映出
A.儒家仁政思想得以提升B.门阀制度日益衰落
C.封建等级制度面临瓦解D.政府放松人身控制
2020-06-25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此规定
A.顺应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彻底瓦解了宗族大家庭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5 . 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2020-05-28更新 | 1020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5月模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土地登记簿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拔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松弛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D.保证了国家赋税收入,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2020-05-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秦汉时女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立户授田,为“女户”。秦汉算赋,以十五岁为限征收,秦汉的典籍中有不少“赐女子百户酒”的记载。这说明秦汉时期
A.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逐渐形成B.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土地兼并
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不断形成D.女性经济活动是税收的来源之一
8 . 清朝江浙的农村地区出现了甩卖土地现象。“有力之家,以田为累,不敢置买”,已买者,或者直接卖给佃户,或者以之“投送缙绅,以图脱累”。其中以城市商人地主为多。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税制调整引发了社会异动
C.租佃关系在日益普遍化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9 . 欧阳修认为,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
A.赋税征收更公平合理B.赋税制度因时因势调整
C.土地兼并已不受限制D.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2020-03-30更新 | 865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空中课堂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明代中后期推行一条鞭法,按人丁和田亩多少征银;清代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并入田赋,统一征收“地丁银”。以上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减轻农民的家庭负担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2020-03-20更新 | 277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