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清初设关征税150余年间,关税主权始终属于清政府,绝对不容外国政府和外商置喙。税则随时修改,税率自由增减,货税视国计民生而定其征免,商埠因时代需要而定其启闭。关税自主权,金瓯无缺;历代沿用的关税政策,保持未堕。直到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对于英国所提的严酷条款,未尝稍持异议。于是关税主权遭受侵夺,清政府一向坚持的自主税则,饱受摧残。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材料二   下表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订立前后新、旧税率比较表

货物品名单位旧税率新税率
法定税率实征税率
进口货物棉花一担0.2981.7400.400
洋布一匹0.0690.3730.100
漂白纱布一匹0.2850.7020.150
棉纱一控0.4832.4061.000
罗纱一丈0.7121.2420.150
出口货物南京丝一担15.27623.73310.000
广东丝一担8.57610.57010.000
一担1.2796.0002.500
木棉一担1.8442.6510.250
砂糖一担0.2590.4751.000

——摘编自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根据协定税则,中国只征出口税每担2.5关两而英国则征进口税合10关两,美国更高,可至21关两。 美国对中国米课进口税每包二角二分,而中国对美国面粉根本不课进口税;美国对中国植物油课进口税率25%,而中国对美国煤油课进口税率5%……结果形成中国进口税极度低下,出口税高于进口税的奇异现象。 中国关税税率如此之低,既达不到充当财政收入的目的,更谈不上保护生产的作用。

——摘编自侯吉昌《西方列强在华海关税则制定权的获得——以两次鸦片战争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关税自主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1843年后清政府关税的情况,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时代的徭役,大致包括田赋、人头税和徭役。北魏太和九年(485)颁布了均田制,规定男子年15岁以上,受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妇女20亩,如果是二年休耕一次的地,则加倍受田,三年休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隋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除缴纳租调外,可以庸代役即以实物税代替劳役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开始推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万历九年(1581),在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下,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以县为单位,将所有赋税合并,征收货币。康熙五十二年(1713)下令,以康熙五十年各地所报人丁数作为丁银的固定税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吕建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明之初,朝廷编定民间户口、赋役,各给户由,我仁六公克当四五都一甲(甲首)。值壬年策应公务,计管甲三户:本都大帽刘玉,即今溪头张偷;德化石山吴隆;景山李早,即今柯舜、柯兴隆。顺治戊子年,依明制编户藉,吾族仍一甲之班。嗣是军兴旁午,最苦大当,荷先祖默佑,米产如故,实赖一、二贤子孙支持之力。康熙廿三年甲子以后,上宪严革里役之弊,至庚午,制台兴公又设均苗法,每班酌定五十三石零,吾族丁米不减于前。邑官吏……将户内管甲拨出他班,而本族依旧居四五都一甲十班之首。自古及今,大造编审,米有增减,户头易名,难以详载。康照辛丑年编审,尚有四十余石,配官丁二十丁,户名今称郑泰矣,嗣后又再易郑雄。

——摘自福建永春县荣华《郑氏族谱》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及清代前期基层治理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及清代前期基层治理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族谱的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政府只要有货币,就可以随时在市场上买到所需的行政物品和军用品,也可以在市场 上雇人服役。同时,为了简化征收手续和省去麻烦,明政府向人民征发的赋役由实物改为货 币,由劳役制改为雇役制和代役制。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进行经济改革,在全国实行“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在役法 上,把各种役目合并,取消了“力差”,由官府雇役充当。实行赋役合一,“计亩征银”,除江南 供应宫廷用的漕粮外,其余地区如山东等地的赋役全部改为征收白银。 在浙江海盐县,隆庆时人钱薇说:“邑城南境人以钱为租,地每岁八百,肥者千。”在松江 地区,嘉靖、隆庆年间,大学士徐阶在华亭县岁租银九千八百余两,上海、青浦、平湖、嘉兴不 计也。

——摘编自李龙潜《试论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解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